学校:邵厂学校执教:王卫东时间:2012.4.27年级:九年级课题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实验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2)掌握重要原子团碳酸根的检验方法。(3)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知道物质检验和物质除杂的区别,逐步学会正确的判断相关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重点掌握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难点逐步学会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制作powerpoint、上网查资料、实验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的引导活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2、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实验员在准备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药品时,配制完NaOH溶液后,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问题一:如何检验这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请同学们完成实验设计并探究请哪位同学把你探究的结果告诉大家?小结:根据上述现象,说明产生了CO2,也就说明固体物质的组成中含有CO32-,即NaOH变质后变为了Na2CO3。问题二:如果变质,那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因为部分NaOH固体变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全部变质就只有Na2CO3,所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NaOH固体易潮解,然后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即2NaOH+CO2==Na2CO3+H2O根据含CO32-的物质的特性,加入酸后能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Na2CO3+2HCl==2NaCl+H2O+CO2↑,CO2+Ca(OH)2==CaCO3↓+H2O氢氧化钠溶液中冒气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因为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只有0.03%,含量毕竟很少,而且由于只是放置了一段时间,所以我猜想是部分变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入课题。复习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的现象。复习鉴别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方法以及检验某种物质前应该先排除干扰物,再进行检验的原理。3、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杂质。以只要通过实验证明其中含有NaOH即可。请问加什么试剂?要检验有氢氧化钠,必须先除去碳酸钠,如果溶液还显碱性,那么肯定是含氢氧化钠。请问加什么试剂?Na2CO3+CaCl2=CaCO3↓+2NaCl,将Na2CO3除去,此步骤中不可加Ca(OH)2或Ba(OH)2,否则影响后续测定。因为加Ca(OH)2或Ba(OH)2的话会生成氢氧化钠,那么检验出来碱性,就不能说明是原来固体中有氢氧化钠,有可能是生成的。完成实验设计并探究问题三:既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如何除去杂质?由于NaOH和Na2CO3在组成上的不同,可加入Ca(OH)2或Ba(OH)2,然后过滤除去沉淀,得到的无色滤液即为较纯净的NaOH溶液。如果要得到固体,再结晶,即可。小结:生1:加酚酞生2:碳酸钠也呈碱性,不管有没有变质,溶液都呈碱性,所以不可以用酚酞。生1:加氢氧化钙溶液。生2:在除去碳酸钠的同时不能引进新的碱性的物质,否则就不能确定是氢氧化钠使得溶液呈碱性。设计实验并探究交流:酚酞变红色,说明含有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生1:加氯化钙溶液……生2:不行,会引入新的杂质。复习鉴别氢氧化钠与碳酸钠不能用酚酞试剂,碳酸钠溶液也呈碱性,酚酞照样变红色。复习氢氧化钠溶液中除去碳酸钠杂质时,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教学设计:首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实验员在准备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药品时,配制完NaOH溶液后,将一瓶未用完的NaOH固体忘了盖上试剂瓶盖,两天后,实验员发现瓶中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于是我在第二天上课时把这瓶敞口放置了两天的NaOH展示给学生观察,观察完后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设计本课探究教学内容:通过围绕氢氧化钠固体或溶液变质的问题,引导学生派生出“它是否变质?变成了什么的物质?如何检验烧碱固体或溶液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果变质,如何将杂质除去?”通过这些真实问题的解决,达到以下知识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