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是近代心理学研究中所提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元认知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自我调控的基本能力。近年来,在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一、培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元认知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在70年代提出的。按照弗莱维尔的观点,元认知就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其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和结果的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并得到自我体验。所谓元认知能力,就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数学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对数学材料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通过自我意识,对该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监视、控制和调节的元认知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表现为在掌握一定的科学学习方法基础上的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也表现为自觉地对认知过程的监视能力、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后者,即元认知能力,决定和影响着认知能力的发挥与施展。所以,元认知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制高点,提高元认知能力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⒉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智力。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思维活动的教学。所以,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与调节,主要是对思维活动的监控与调节。这种监控与调节的内容主要有三点:⑴思维方向的监控与调节。着眼点是保证思维沿着正确的目标轨迹向前推进;⑵思维方法的监控与调节。着眼点是使思维方法适应思维加工内容的要求;⑶思维策略的监控与调节。着眼点是使思维活动能采取有效策略更好地为学习目标服务。很明显,这三个方面的监控与调节,可以促使思维在活动中表现出优良的品质,可以大大提高思维活动的质量与效益。而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所以学生的智力也会因此得到发展与提高。⒊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益。从上述两点分析中能够看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学习效益的高低、学习效果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元认知过程运行的水平。元认知对策略的选择好,对策略效果的评价正确,反馈调控及时,就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学习效益。这就是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对学习效益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元认知能力与创新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二、培养元认知能力的基本策略⒈提高学生对元认知重要意义的认知。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过程是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方法,直接关系到学习的好坏与成功。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益,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与学习任务的要求相适应,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迅速调控与改进,只有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推进,学习效果才会显著提高。例如解应用题:“新华牧场有山羊、绵羊共650只,其中山羊占总数的30%,后来又买进一些山羊,这时山羊的只数占总数的2/3,又买进山羊多少只?”开始时,学生从山羊的只数上去考虑,于是用650×30%=195只,求出山羊的只数。又买进一些山羊后,山羊占总数的2/3,即占650只加上又买进山羊只数的和的2/3。但是总数中包含买进山羊的只数,而这正是要求的问题,学生发现这一解题思路有问题。根据这一自我意识,就迅速控制、调节解题思路,改从绵羊的只数上去思考:从绵羊占总数的70%,得了650×70%=455只,买进一些山羊后,绵羊占总数的1-2/3=1/3,由455只占总数的1/3,可求出总数,由此再求买进山羊的只数就易如反掌了。⒉重视元认知活动的教学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对新教材的理解还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往往充满着对认知活动的自我调控与调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应该将自己在解决问题时计划、监控与评价隐藏起来,而要展现解决问题包括曲折的全过程,用实际行动做出元认知活动的示范,使学生逐步体验到“这样做”的道理与意义,并且学会在遇到挫折时如何对待、如何解决问题。当然课堂教学的过程也可以按照元认知教学示范的要求进行组织,在学生解决问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