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心得体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实践论》有感系专业班级:汽车工程系车辆工程12级汽设1班学号:3120112080306322姓名:史德辉摘要:“真理的标准只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是指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仁人志士都提出过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和思想,但是毛泽东更系统权威地提出了实践论,毛泽东的《实践论》指出:认识的基础是实践;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这是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情况而得出的结论,这对中国的历史乃至今后的社会主义发展都有重大的意义。关键词:认知、实践、真理、感性、理性引言实践是一个人从认知到行之的过程,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非常重要的过程,所谓实践出真知,对于不同的见解主张,不能轻信、迷信,要坚持实践的原则,用事实说话。所以我们既要善于实践,把取得的认识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去验证,达到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良性循环,不断地实践中认识真理,让相对真理趋近绝对真理,在现实生活中,睿智的经营者应当是善于从别人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其成败得失背后的原因,从而避免自己重蹈覆辙。本文试着从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得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期望对现在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及解决中国学生重理论轻实践有所益处。一、实践论内容简介《实践论》是毛泽东写于1937年,是一部关于马克思理论认识论的重要著作,在《实践论》中,毛泽东主席从哲学的高度总结了北伐战争和土地改革战争中的历史教训。特别是总结了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斗争中的历史教训,系统的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能动的革命反映论的基本原理,论证了党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思想路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全书的基本思想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的具体的统一。围绕这一思想,第1页共3页毛泽东从以下方面论述了实践论:1.认识的基础是实践。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缺点是不懂得认识和实践的依赖性,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强调认识对实践了依赖性。2.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运动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这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过程,从实践再回到认识的过程是从事实的角度来检验理论,修正理论,改正错误的时候,更是一个质的飞跃。3.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历史统一。告诉人们,只有在认识运动过程中循环反复这一辩证规律,人们才能再不断地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一步步的从相对真理接近绝对真理。二、实践论内容评价《实践论》是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的社会实践,深刻地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毛泽东同志对于这句话给了更加深刻准确的诠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于是认识被证实了,如果达不到,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失败中得到教训、改正思想,然后取得成功,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者成功之母”。通过阐述认识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产生,而又服务于实践。该著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它指出,人们的认识运动,首先经历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即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的飞跃;经过实践得到的理性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是更重要的飞跃。它还深刻地指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是“左”右倾错误的认识论根源。人类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文中强调,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