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本文摘自《妇女生活》很久很久以前,我看过一本英文电影,场景是一个很有灵感、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咖啡厅,优雅漂亮的女主角,独占着一张咖啡桌,英俊潇洒的男主角也独占着一张咖啡桌,他们先是互相偷窥,接着是互相微笑,男主角神经质的说了一句:“山,你过来!”他的语音在她的微笑中消失,看着她没有任何动作反应。他又自言自语地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吧”他起身端起自己的咖啡杯,过去坐在他的对面,于是发生了一个刻骨铭心、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当然,我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不知道他为什么称她为“山”,因为他们并不认识,可是他说的是“mountain”,中文字幕上放映出来的也是“山”,证明我没有听错,更没有看错。这个疑惑困扰了我十几年,直到最近,我才知道这个“山”的典故。那是朋友讲的一个故事:上财经大学时,他们学院有一名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鲜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原因在于:教授平时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布置的作业既多又杂,学生们不是选择逃课,就是浑水摸鱼,宁可得不了平时学分,也不愿多听那名经济教授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想在经济这个领域闯出一点名堂,首先得过他这一关才行。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个学生,二人有说有笑、神情自得,惊煞了周围的同学。后来,就有人问那名学生:“干吗对那种八股教授跟前跟后地巴结呀,你有一点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说:“你们听说过穆罕默德唤山的故事吗?有一天,他带着他的40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一位门徒对他说‘你有信心,你能让这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到山顶吗’?”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充满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了一声“山,你过来!”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回声终于消失,山谷又回归了宁静。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山,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到达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讲完这个故事,那个同学停顿一下继续说:“其实,教授就好比一座山,而我就好比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要的方式,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教学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经济学,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这名学生果然是鹤立鸡群、出类拔萃,毕业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人生感悟:人不一定能改变环境,但一定要适应环境。想想我们所面对的人生,到底“唤山山不来,该不该去爬山呢?”其实,“山不过来,我们就过去吧”的人生态度就是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调整适应能力,这要比一厢情愿的抛出自我呐喊,等待回音,来得有智慧多了。你就会蓦然发现:“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会达到同样的效果,有时来自适应后的融入,反而更能激发生命的潜能。安阳县蒋村乡第二初级中学王卫东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