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告诉你:17岁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是谁?2014-10-11学术中国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揭幕,奖项颁给了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理由是:“尽管她非常年轻,却已经为女童受教育权利奋斗多年。她的行为表明,青少年也同样可以为改善自身处境做出贡献。马拉拉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最危险的环境下完成的。”如果你还不认识马拉拉,没关系,漫画家GavinAungThan用一组简单的漫画将马拉拉的故事记录了下来。马拉拉的故事要从2009年说起。当时塔利班控制着马拉拉的家乡斯瓦特地区,他们禁止民众从事娱乐活动,并严格限制女子接受教育。而此时只有12岁的马拉拉却勇敢地为BBC乌尔都语网站写起了博客,记录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由于在争取妇女权益方面的杰出贡献,马拉拉在2011年成为首位巴基斯坦“国家和平奖”得主。她的奔走与呐喊成为激励女孩们重返校园的号角,她的荣誉与影响力也成为对塔利班的巨大威胁,她自然也成为了塔利班武装分子的眼中钉。2012年10月9日,一伙塔利班武装分子冲上马拉拉和她同学们搭乘的校车。气势汹汹地问:“谁是马拉拉?”这伙武装分子朝马拉拉的头部开了一枪。马拉拉伤势严重,一度在生死关头徘徊随后,她被送往英国救治,几个月之后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康复之后,马拉拉继续发声,毫无畏惧地继续将塔利班的“罪行”公诸于世。她成为了反抗对妇女和女童压迫的象征性人物,更唤起了全世界对女童教育权利的广泛关注。死里逃生的她感动了全世界。联合国为她设立马拉拉日,她又有幸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图: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在上学路上遭塔利班枪手袭击,被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图:马拉拉在演讲中马拉拉演讲:书和笔是最好武器(节选)(这篇演讲是马拉拉在2013年7月12日,也就是马拉拉日当天于联合国青年大会上的演讲)亲爱的兄弟姐妹们,请记得一件事:“马拉拉日”不是属于我的日子。今日是属于曾为自己的权利说话的每一位女性,每一位男孩和每一位女孩。数以百计的人权活动家和社会工作者不仅为自己的权利发声,同时也努力去实现和平、教育与平等等目标。成千上万的人被恐怖分子杀害,数百万人因恐怖袭击而受伤。我只是其中之一。为此我站在这里,作为那些受到伤害的人群中的一员。我不仅为自己说话,也为那些无法让人听到他们声音的人说话。那些为自己的权利抗争的人,他们能和平居住的权利。他们能受到尊严对待的权利。他们能享有平等机会的权利。他们能接受教育的权利。亲爱的朋友,在2012年10月9日,塔利班往我的左额开枪。他们也射杀我的朋友。他们以为子弹将会让我们沉默,但他们失败了。那一沉默中响起了成千上万的声音。恐怖分子以为他们能够改变我的目标,阻止我的理想。但是我的生活没任何改变,除了:已逝去的懦弱、恐惧与无助。坚定、力量与勇气诞生了。我还是同一个马拉拉。我的理想依旧。我的希望亦如故。而我的梦想依然不变。亲爱的姐妹兄弟,我不反对任何人。我在这儿演讲也非出于报个人之仇而对抗塔利班或其它恐怖组织。我在这儿为每一位孩子能接受教育的权利发言。我希望塔利班、所有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的儿女都能受教育。我甚至不怨恨射杀我的塔利班成员。即使我手上有支枪而他站在我面前,我不会射杀他。这是我从穆罕默德先知、耶稣和佛陀身上学得的慈悲。这是我从马丁·路德·金、纳尔逊·曼德拉和穆罕默德·阿里·真纳身上学得的变革之遗产。这是我从甘地(Gandhi)、帕夏汗(BachaKhan)和特蕾莎修女(MotherTeresa)身上学得的非暴力哲学。这是我从父母身上学得的宽恕。这是我的灵魂告诉我的爱好和平,爱每一个人。亲爱的姐妹兄弟们,看到黑暗我们认识到光明的重要,在沉默中我们认识到声音的重要。同样地,当我们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斯瓦特,当我们见到枪械时我们认识到笔与书本的重要。“笔比剑锋”这一睿语如是说。确实如此,极端主义者害怕书与笔。他们害怕教育的力量。他们害怕女性。他们害怕女性声音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在最近于奎塔达的侵袭中他们杀害14位无辜学生。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杀害女教师。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每日炸毁学校,因为他们从过去至今一直都害怕我们能为社会带来的改变与平等。我记得学校里有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