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常言道: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会影响一个人的终生,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作为教师就应该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来抓,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下面就从我个人的角度谈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一些感受和做法:一、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周初乃至每一天的开始,我都把它看成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极好机会。新学期的第一天,我首先把学生的心从宽松、快活的假期生活中收回到充实、愉快的学校生活中来,让他们牢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古训,并谆谆诱导他们去实践和体验。为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我在班里建立奖励制度,从学生的每天作业情况,纪律情况到学生的家庭表现都作了管理,且奖励制度宽松,基本上全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奖励,我通过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让做得好的同学有光荣感,让做得不好的同学以前者为目标,不懈追求,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人人都不甘落后,全班没有一个学生欠交作业,且大部分书写工整,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气氛十分活跃;课间,学生能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不追逐打闹,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的好风气。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及自理能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而一个孩子好的习惯的养成和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平时我要求学生尽量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如上学、放学自己背书包;做完作业自己收拾书包,饭后自己洗碗,每天自己洗手帕和袜子,由收拾自己的床铺到学会收拾自己的房间,还主动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理能力,并从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还常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公共卫生劳动,不乱扔果皮纸屑,看见地上有废纸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一至两次“自理小明星”的评比活动。通过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边做边学,越做越爱做,越做越能做。现在,我班的学生不但热爱劳动,自理能力也大大提高了。三、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树立榜样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了,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他们从模仿中学习,然而,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惊人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小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所以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我很注意以自己的言谈举止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知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看到班上卫生角的扫把倒了,我不经意地走过去把它轻轻地扶正,平时看到地上有纸,就主动拾起来;有些粗心的男孩子早上来到学校红领巾戴的歪歪扭扭,我走上前去帮他拉整齐。这虽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它对学生来说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的一些行为更规范了。有些学生书写潦草,我告诉他们书写潦草就不会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在学习中就会不深入,不透彻,对知识的认识就很肤浅,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事情也容易毛躁。只有开始一笔一划地书写,才能把字写好,容易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然后我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作业”。从这以后,书写潦草的现象在班中渐渐消失了。平时我对待学生也能做到亲切有礼,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如我班里有一位从外地转来的男生,不仅相貌长得难看,学习成绩也很差,说话还结结巴巴的,常常受到同学的歧视。对此我不但没有歧视他,还在学习上多帮助他,经常与他谈心,鼓励他努力学习,勇于战胜困难。并对那些经常嘲笑欺负他的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