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作者单位济源市王屋一中姓名刘坤云联系方式13849537294济源市2014年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评选参评论文浅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济源市王屋一中刘坤云【摘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着各自的优势,是一致的,也是互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实现沟通与协调,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为此,如何构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协作教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来管理和教育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并为之不断尝试的重要问题。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随着“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的深入人心,家长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但由于家长们忙于各种经济社交活动,许多家长将教育认为是学校的事,与家庭无关,一推了之,或者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学生只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推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这种环境下导致了中国部分孩子得不到全面的教育从而形成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现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学校的大门在向学生敞开的同时,也应向广大家长敞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1须实现沟通与协调。只有实现家庭、学校有机结合,育人环境才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宏伟教育工程才有可能完成。一、家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家庭教育的误区1、“学校全权制”,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有些家长缺少家庭教育观念,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孩子一旦上学,就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这些家长认为教育主要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要配合老师,管好孩子的吃、穿、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就可以了,而没有认识到家庭、学校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合作关系。这些家长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还会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看作是学校在推卸责任,是学校教育无能的表现。2、“代理家长”代理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因为忙事业忙工作,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因而出现了很多“代理家长”。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家长常常感叹,2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3、过于注重智力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有些家长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也非常愿意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中来,愿意和学校老师交流,但是其中的大多数首先关注的仅仅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成绩稍有波动便给孩子施加压力等等。这样的家长虽然在学习上和老师的交流相当多,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当重视,但是这种交流、合作显然是偏颇的,仅仅局限在对孩子的智育上,殊不知,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对于孩子的全面和谐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种家校协同教育就不够协调、和谐了。(二)学校与家庭教育的不协调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在学校教育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的发展。但学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不同特殊素质的人。年龄越大,这一特点越突出。这种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学生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学习成绩也就有高有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经常被“请家长”,学校希望通过家长来协助对孩子的教育,而家长则往往是痛打孩子一顿了事。老师叫家长来学校好像都是为了告状。不仅拉大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还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不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更妨碍了学生与其家长之间的感情交流。这些都说明家校双方沟通、3交流的缺乏,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的种种差异已经造成了现有家校合作关系严重的不协调、不统一,甚至容易使家、校教育的作用力相互抵消,以至于产生冲突。二、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