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群众观体会我的群众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刘少奇指出我们党“群众观”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队伍对人民群众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立场和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国家政权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实践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会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任何真正有价值的精神财富,都是对人民群众所从事的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他们推动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根本变革。所以,群众观点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等。以上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了我们党群众观点的有机整体。正是基于这种唯物史观的认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第1页共4页发展的一致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群众观点在实践上有一条核心,就是心里想着群众,要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记在心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文一万四千多字,其中人民的“民”字就用了250多次,平均每60字左右有一处,可见“民”在党心中的分量。这里的“民”字,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我们开展工作时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第二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惠民生,要切实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从大的方面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而从小的方面讲,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群众利益、做实群众工作是新时期每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是我们干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服务最先由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的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客观需要,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履行职业职责的精神动力和衡量执业行为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群众观要求我们感情上亲近群众,要放下架子把自己作为群众的一员。我们来自于人民,是人民群众的一员,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从感情上亲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然而,当前还有少数党员干部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对待群众态度生硬,感情冷漠。这样,从表象上与群众划清了界限,从感情上脱离了群众,这与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格格不入的。群众观要求我们言行上尊重群众,要做到一言一行不伤害群众的感情。“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可是,我们第2页共4页有少数党员干部,置群众的感情、利益不顾,说话和做事从不考虑群众的感受。前些年流行的“刁民”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