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识字3》教学设计VIP免费

《识字3》教学设计_第1页
1/3
《识字3》教学设计_第2页
2/3
《识字3》教学设计_第3页
3/3
《识字3》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组儿童对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孩子们就会感到大自然多么美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红花、万紫千红……我是大自然的主人,我爱美丽的大自然。设计理念: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对大自然的热爱,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教学目标:1.会认读“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学习重点:会读生字、会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生:猜出(雨儿)(风儿)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生:边看边说。3.出示课题。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3一课。齐读《识字3》,看看里面有哪些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了以后,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2.反馈(1)学生上黑板写字。(2)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3)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段。3认读生字师:谁能把你圈出的生字宝宝读给大家听听?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1)学生自由读。(2)指名读(3)正音:(重点:“霜”“蜂”)师:生字宝宝想回家,你送他们回家好吗?三、读课文感悟。1.先自己读,再找好伙伴读。2.读后说说课文跟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指导发现课文是对对子形式)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这种课文的形式,我们中国叫对对子。四、再读课文,激发兴趣。1.师生交叉读。2.生生交叉读。3.学生下座位找伙伴玩对对子游戏。(边读边拍手。)五、生字巩固。1去音节读生字。2.游戏。给生字找朋友。六、启发想象,练习表达。黑板上小朋友写的词语中,请你选一个,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教学反思:在课文伊始,我先用两个谜语导入,谜语写在音乐课件上,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猜谜,这是第一次的尝试,所以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情绪也特别高涨,之后我用一过渡语“你们愿意与风儿、雨儿到大自然里去进行一次旅行吗?”学生大声地回答:“愿意!”气氛相当之热烈,在出示风景幻灯的过程中,我用一副副生动美丽的图片向学生述说着大自然的美景,并在图片的上空标上相应的生字词,这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达到了认字的效果,而且记得牢,不容易忘记。当这些字都摆在一起的时候,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的特点,想一想有什么样的好办法来记住这些字,学生分别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来识记生字,课堂气氛相当好,我想这有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优美的自然音乐,学生陶醉在大自然的美妙情境中,我想这就是情境教学带来的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篇课文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叫做对对子,我先简单介绍了对对子的来历和起源,学生于是对这种中国特有的形式有了兴趣,他们很愿意去读一读这篇课文,由于这篇课文本身就有很强的朗读性,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也相对来说比较感兴趣,他们很快就对课文的内容也掌握地比其他课文快些。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相当纯熟的基础上,我根据课文的内容安排了几个游戏,其一便是“前后对接”,教师说前面,学生对后面,跟老师玩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或者是男生对前面,女生对后面或一、二大组对三、四大组等,学生对得特别积极,再之后我将这种形式延伸到课外游戏中,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将课外的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对接另一张图片,学生因为熟读了课文,潜意识中便能形成相应的对接模式,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有益的。这节课所不足之处便是在讲生字的环节中太过于“面面俱到”,以致于到后来学生颇有些疲倦以及在引导图片的设计中出现了一个失误——图大字小,给人有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致使学生会将大量的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上而不会太注意上面的生字。第二课时一、在创新中巩固练习。师:上节课,同学们都选了自己喜欢的词,配上了图画。请小朋友拿出交流展示一下。1.小组交流。2.上台展示。3.说说课文中两幅该用上哪个词语?二、感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识字3》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