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持的心得体会为何唯标念佛,不标持戒我们这个团体是专修净土法门、弘扬阿弥陀佛的救度的。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在经中说是“难说之法”“难信之法”。这个难说难信,也体现在如何对待戒律,以及分寸的把握。关于这一点,往往有内、外两方面的质疑。外部的质疑——所谓外部是指不是修学净土法门的,一般有这么几点:1.“你们专修念佛,专弘念佛,这也不错;可是如果能够提倡戒律的话,那就更圆满了。你们怎么不提倡戒律呢。”2.“你们就讲念佛,你们是反对持戒的。”3.“你们提倡不持戒。”内部方面——所谓内部,就是自认为在修学念佛法门,其实也没有正确理解的,也有几点:1.如何对待持戒,心中还没有明朗。2.对要不要持戒,也在疑惑、摇摆当中。3.“哎呀,反正是罪恶生死凡夫,戒我是持不来的。”“我是罪恶凡夫,如果叫我持戒,自我约束,谨慎三业,这不是太自力了吗。这不是对阿弥陀佛救度没信心了吗。”这些想法都是不正确的。先就外界的质疑进行说明。我们这个团体,并不是反对持戒,也不是提倡不持戒——如果有这种观念,那就不是基本的佛法了,不是正知正见。我们是专修念佛的,标榜的是念佛,不标榜持戒。标榜是什么意思呢。标就是一个标志,榜就是对外张榜、告示。也就是说,我们举的旗帜就一块——“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我们所标榜的。我们不举持戒这块旗帜,但并不是反对、甚至说鼓励不持戒:这两者之间是有分寸和区别的。为什么不标榜持戒呢。有以下六点。第一,为了宗旨鲜明,不混淆。每一个宗派要度化众生,只能有一块旗帜。这个旗帜必须第1页共4页鲜明,这样,顺化的众生才能够专心不二地跟随。比如禅宗,它就标榜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以这个作为标榜,相应根机的人才可以得到法的究竟利益。净土宗标榜一向专念,这是为了让我们的宗旨鲜明。如果举两块旗帜,那到底你要说什么。如果没有智慧,讲的人讲不圆,听的人也听不懂。第二,为了普摄群机,无遗漏故。念佛的法门,出家、在家,有受戒、没受戒,持戒清净、持戒不清净,甚至是行善、造恶,人道众生还是三恶道众生,通通都在阿弥陀佛的救度范围之内。所以,为了普摄群机,没有遗漏,就不单提一方。如果我们提说要持戒,那么很多做不到的就会说:“那我只念佛能不能往生。”既然持戒的与不能持戒的,受戒的与没有受戒的,出家的与在家的,甚至人道的与畜生道的,都可以念佛得度生死,念佛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所以,我们就不特别标榜持戒念佛、禅定念佛,或者读诵大乘经典念佛,这样就可以普摄群机。如果你说某一方面,那就可能摄机不普及。比如有人喜欢坐禅,他讲坐禅念佛,那不能盘腿、不能坐的就会觉得无分了;有人喜欢读诵大乘经典,他就说诵经很重要,讲“经念佛,那不识字的人就退却了;有的人很看重戒律,他又说持戒念佛,那不能持戒的人就觉得无分了。念佛人人都可以,也都应该来念佛,这是一个普法、共法。第三,为了一向专念,不杂行故。如果我们在念佛之外标榜另外的旗帜,或许大家会觉得,专修念佛是不是往生不定呢。是不是一定要以戒律的功德才更方便我们往生呢。那样的话就破了一向专念的宗旨,甚至有可能落入杂行杂修,反而往生不定。第四,救度下机,显大悲故。净土法门本来是为救度那些无有力量的人。如果是有能力持守戒定慧三学、六度的人,他自然可以以三学六度解脱生死轮回。所以印光大师说净土法门是“特别法门”,是为不能修学三学六度的众生特别开显的法门。这些人持戒没有办法,做不到,那佛法当中有没有办法救度这些众生。有,那就是净土第2页共4页念佛法门。就像《观经》下品的众生——下品下生、下品中生、下品上生,三福修不来,六度谈不上,定善观更不用说,对于这样的众生,又是到临终了,有没有办法救度他。有,那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净土法门摄救的对象,虽说三根普被,但主要是为了救度凡夫,特别是凡夫当中三学无分、六度不可能修持的下劣、卑劣的根机,是为了救度这样的人而特别开显的救度法门。所以是救度下机,显示弥陀的大悲;正如善导大师所说“诸佛大悲于苦者”,这是佛的大悲,特别的怜愍。第五,自知惭愧,不轻戏故。我们说哪一个法,要有说这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