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体特生培养的反思VIP免费

对体特生培养的反思_第1页
1/14
对体特生培养的反思_第2页
2/14
对体特生培养的反思_第3页
3/14
对体特生培养的反思章建东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体育工作的重视,体育院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许多学校的体育生素质普遍较差,训练时间不够充分,在专业考试前,信心不足,把握性不大。再加上有些专业教师经验欠缺,训练方式方法不够科学得当,不能很好的处理体育训练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导致体育生高考双过线数较少。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一)严而有格,全方位管理体育生难带,体育生难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对体育生进行科学管理,是体育生成才的关键。我的做法就是“三严一爱二量化”。“三严”指选才把关严,思想要求严,训练标准严。“一爱”指对学生关心爱护,在生活上关心,在思想上引导,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二量化”指专业管理量化、班级管理量化,把平日训练情况,遵守纪律情况,记录在案,年终总评,奖优罚劣。(二)文体兼顾,相得益彰学生紧张的学习、复习统考,无疑与体育训练有冲突。但若安排得当,反而定能达到体育训练促进智力发展的目的。不然,一味“突击”搞训练,忽视文化课学习,就不会有理想的结果。前几年,我校有一位中长跑运动员,曾在三届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400米、800米冠军,高考时专业得了90多分,满以为胜利在握,谁知他的文化课成绩仅得了200多分,结果前功尽弃。我的做法是:训练安排在课外时间,每天早晨半小时的身体素质练习,课外活动一个半小时的专项素质练习,节假日再组织集中训练一段时间。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每天训练的时间虽不长,却保证了训练的连续性。细水长流,日积月累,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二是考生整天紧张地复习考练,每天搞一二个小时的体育锻炼,帮助学生调整精神,促进智力发展。由于做了安排的科学,文化、体育双方互不影响,而且又互相促进,文体结合相得益彰。学生无后顾之忧,文化课学生转体育的也就多了。(三)因材施教,多侧面训练科学证明,体育考生的训练,不能不加选择地搬用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更不能追求“大干快上”,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方案,既能使学生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又不至于损伤学生的身体。为此我抓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摸清底子,选好专项制定计划时,先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等各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测定和了解,摸清学生原有的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使计划切实可行。考生选择专项除根据他自己的特长之外,还可以参照学校的传统项目,指导他们选择,以利训练。对有些素质还可以,而专业不好找的学生,可选“冷门”专项,如排球、体操、武术等。2、突出重点,明确主攻方向。运动训练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培养一名高水平运动员,需经过初中、高中几年全面的系统训练,而且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体育考生的训练仅仅有半年多的时间,要在这较短的时间里出成果,必须抓住重点、难点,确立主攻方向,如身体素质方面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等。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但起主导作用的却是速度、力量、耐力。速度、力量是基础,耐力是灵魂。因此,在训练安排上,应着重抓好以上三种素质的训练。在日常的训练中,我采用(上坡)30-60米加速度跑等手段来发展速度、耐力。《运动生理学》一书认为最大吸氧量是耐力运动能力的基础。最大吸氧量起点愈低,则训练的效果出现得愈快、愈明显。按照这个理论,我的做法是:开始一段时间采用运动强度较低、跑的路段较长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一般耐力,提高最大吸氧量,改善内脏功能。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无氧阈值的推迟,再采用强度较大的100米、150米、200米、300米重复跑和公路变速跑等措施,提高速度耐力,增强无氧代谢能力。力量的训练主要增强“爆发力”,我采用扶墙负重提踵、连续跳10-12个栏架、跳台阶、急行三级跳式跳水泥乒乓球台、立定多级跳、单足跑跳、蛙跳、负重半蹲跳等手段发展下肢力量,同时利用30-50公斤杠铃斜推、负重体前屈等发展上肢及腰腹肌力量,利用学生深蹲跳发展大肌肉群力量,利用哑铃(或手持砖头等)发展小肌肉群力量。并利用蛇形跑等发展柔韧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对体特生培养的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