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个小板凳》教学随笔吝店中心小学董宁教学随笔——现代课堂让我有喜有忧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不再是那么冷冷清清、平平淡淡了,“时髦”现象走进了语文课堂,让我有喜有忧。一、多媒体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依据教学目的、内容、对象进行恰当选择。多媒体以其图、文、形、声并茂的特有优势走进了课堂,因其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显著作用而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如果硬性规定上课必须有多媒体却显得有些过分,现在一堂课如果不使用多媒体似乎就不先进、不新颖。现代科技手段的确给教学注入了活力,然而把物质手段当作目的的思想却有失偏颇。形象化教学的形式很多,诸如多媒体、投影、录音、故事、活动等,都可以创设一个形象的教学环境,教学中选用哪种手段,本应依据教学内容、师生情况而定,岂可千篇一律“多媒体”?一味的追求多媒体有时反而“画蛇添足”。我今天这节课——《第三个小板凳》我觉得就不需要使用多媒体。而讲课的我们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内容无非是生字词,重点问题——关于反问句等。不说资源的浪费,那么贵的灯,就说最后的效果也没什么提高,反倒吸引学生注意力,光看了图片了。二、讨论改革了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后,更加注重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课堂上教师的讲越来越少,学生的行动越来越多,讨论就是其中之一。讨论可以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假讨论”越来越多,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实际上对教学无用,对学习无益的讨论是万万要不得的。笔者认为,正确的讨论实施应做到以下几点:(1)精用讨论,该讨论的则讨论,不该讨论的千万不要粗糙滥用。(2)充足的时间,既然让学生讨论,就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充分的去讨论,以发挥讨论的实效。(3)教师要注意巡视引导,以避免讨论变成借机闲谈、聊天。四、朗读应该说,一节没有读书声的语文课不能算是好课,但是如果片面的理解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要有学生读书也是错误的。现在的语文课中,许多的教师都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朗读,但是效果却不算好,有的是走过场,有的是指导不到位,有的是齐读过多。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许多课文,如《全神贯注》、《倔强的小红军》等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朗读范例。我想,朗读的教学大体思路应该是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赏。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后出现的结果,对待这些现象我们并不是去否定它,相反它们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去过分的强调它,而要正确的去运用,千万不能为了摆花架子而盲目滥用,评价运用是否得当的标准只有一条,那就是是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