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VIP免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_第1页
1/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_第2页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四一班张改霞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第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感受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中讲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学生用小标题概括这三件事:耳闻“中华不振”、目睹“中华不振”、立志“振兴中华”。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6节)。(1)读课文,提问:周恩来的内心感到怎样?(很疑惑)。疑惑什么呢?(生答)板书:中华不振。(2)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3)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4)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5)同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2、学习第二部分。(第7-9节)(1)仔细阅读这部分。(2)提问:此时,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气愤)。是因为什么事感到气愤?(外国人轧死了中国人,没有愧疚之情反得意扬扬。中国巡警没有惩罚洋人,反而训斥受害人。围观的人见此情况尽管气愤,但没有人敢说。)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3)想象练习,让学生体会情感。A、这位妇女的遭遇悲惨吗?这里仅仅只写这位妇女吗?从书上找出描写妇女可怜的语句。(很悲惨,这里不只是写这位妇女,她是代表中国同胞。)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泣着什么……B、边读边想象,她怎样哭诉?在哭诉什么?C、此时周恩来体会到了什么?(“中华不振”的含义)是什么让他体会到的?(他看到中国人受欺凌。)(4)思考:第九自然段里为什么不把周恩来沉思的内容写出来,这段在这到什么作用?(因为这段主要是一个过渡段,第一句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的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第二句巧妙第把课文引入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这段话在这主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3、学习第三部分。(第10—15节)(1)朗读课文,(2)思考:周恩来沉思什么,你从哪里知道?(沉思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修身课上。)(3)分析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这里作者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挣钱、为吃饭,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采用“对比”的方法。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感受到周恩来爱国、救国的抱负。4、学习第四部分。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1、学生自由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2、小黑板出示周恩来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和有关注释。(1)自由读诗。(2)看诗的注释,请学生看注释试着说说诗意思3、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那么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应该为什么而读书呢?(学生回答)4、师总结:为实现中国梦而读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