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19世纪中叶,俄国仍然实行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激化国内矛盾。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废除了农奴制。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也是世界近代化的途径之一。1.一个主题:俄国改革与俄国近代化2.两个灵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从古老与现代文明的碰撞角度把握改革的历史背景,结合改革的结果能正确全面的评价认识这种文明的碰撞。从世界近代化的历史潮流角度认识改革的必然,并认识改革对俄国近代化产生的巨大作用。3.两条线索:从纵向来看,要把农奴制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十月革命联系起来,认识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横向要联系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革命或改革,尤其与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的联系,认识世界历史近代化的多样性。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我们把俄国在十九世纪中叶所遇到的困难列了一个表格,并分类排列。请你根据课文提供的资料信息填充“问题”和“可能的解决之道”两个栏目的内容。注意其中有些内容很可能是重合的,请你尽可能作出判断。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与马匹同列。材料二:年代农民起义(次数)1801年~1810年83次1811年~1820年124次1821年~1830年156次1831年~1840年143次1841年~1850年351次1850年~1861年591次材料三:针对上述这些情况,当时的诗人图特切夫形容:“现在脚底下已经没有先前那样牢固而不可动摇的土壤了……有朝一日,醒来一看,自己已处在远离海岸的冰块上。”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欧国家经济比较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公里)制度俄国7129(1860年)1600(1860年)英国323225(1850年)14603法国1509160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农奴制成为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严重障碍【材料】俄国自彼得一世改革以来,一直注重面向西方,发展近代工业,19世纪初,俄国的生铁产量曾一度高居世界首位。思考:阅读教材和下列材料探究19世纪中期俄国工业缓慢发展的原因和表现及其可能的对策。俄国农奴制是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俄国以奴役制为主要形式的地主或国家剥削农民的主要经济和法律制度。俄国农奴制下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自由农民)和宫廷农民。地主农民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他们占农奴的绝大部分,受压迫最深,处于社会最底层。国有农民不直接依附于封建主,人身是自由的,但担负国家繁重的贡税和无偿的劳役。宫廷农奴专门供给沙皇必需品,从属于宫廷。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法律大全》的颁布,农奴制正式确立发展:18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新吞并的乌克兰、波兰等地影响:19世纪中叶,俄国45%以上的人口是农奴17世纪中叶颁布的《法律大全》,正式确立了农奴制。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自由劳动力---市场-----原料-----资金-----技术-----缺乏人民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缺乏充足原料来源,且为西欧原料供应地经济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不充足技术水平低,处于手工工场阶段1825年12月(俄历),俄国一些进步的贵族青年军官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起义。起义者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主张废除农奴制,建立共和国。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彼得堡十二月党人广场思考:19世纪上半期俄国思想界对农奴制的态度如何?有何表现?[新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