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教师劳动和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情绪健康对于教师而言尤为重要。要做到: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会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冷静地处理课堂情绪中的不良事伯;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不会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要高于普通人的标准,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说明,从事教师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通力配合。社会和学校是引发教师心理健康的外部因素,教师必须明确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必须确立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多种途径作好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与调适。教师不仅面对着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还要面对教师这一职业本身的压力。教师扮演的角色也显示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但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遇到的问题各异,也就没有一个套用每一个人而皆准的方法,要提升自己的心理层次,我认为掌握以下几点尤为重要:一、认识自己,寻找自我目标。二、把握情绪,提高调解能力。1、自我安慰、学会放弃。2、乐观豁达,认知调节。3、学会制怒,合理宣泄。4、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三、完善个性,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四、遵纪守法,不越雷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以“三新一德”为中心的教师教育正向纵深推进。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促进者,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和保卫者。人生路上有许多选择,让我们为选择教师的生活而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享受成功和快乐吧!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