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体会与感想(20XX年1205)论水稻基因组测序的进展及意义在我刚刚确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课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中国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无非就是,扩大中国粮食的产量,进一步解决中国光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是后来经过大量的查找文献以及相关的资料,才发现自己的认识原来是那么的浅薄,自己需要的学习和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我与大家分享我这一次信息线索所得到的信息。水稻基因组计划是1998年由中国内陆以及台湾地区与日本、美国、法国、韩国、印度等发起,多国共同完成的对水稻基因研究的国际科研工程。1997年9月,水稻基因组测序国际联盟在新加坡举行的植物分子学大会期间成立。1998年2月,中、日、美、英、韩五国代表制定了“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2002年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国家自然基金会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已经完成。水稻基因组计划研究包括水稻基因组测序和水稻基因组信息,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的又一重大国际合作的基因组研究项目。首先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为基因组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基因组的测序工作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此项研究工作不仅能破译水稻全基因组序列,还将有助于了解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基因组信息.。1、研究历程1993年,基因中心以中国主要栽培品种籼稻广陆4号为水稻基因组研究品系。1996年,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了水稻(籼稻)基因组物理图的构建。更为有价值的是,韩斌研究组在测序4号染色体的同时,还对另一个亚种籼稻广陆矮4号染色体序列进行了测定,通过对两个品种连续长度达230万个dna碱基对相应序列的同源比较,首次报道了水稻两个主要栽培稻第1页共3页(籼稻、粳稻)间的基因组成、顺序及dna基因水平上的一些异同,从而揭示了栽培稻间的一些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这是中国科学家在水稻基因研究领域的独到贡献。《自然》审稿人认为:这些数据为将来整个基因水平上的比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在测序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探针,中国暂不具备成熟的产品。而日本从1992年就开始研究,探针的技术与产品已相当完备和成熟。根据协议,国家基因研究中心因此获得了最好的探针,提高了测序的准确性。2、水稻基因信息基因组(genome)包含了生物的进化、遗传和生命的奥秘,是细胞遗传物质的总和,其大小通常以其全部dna碱基对总数来表示。水稻基因组有12条染色体,第1染色体最长,第10染色体最短;核基因组序列总长约430mb,是拟南芥基因组的3.7倍或人类基因组的1/6.7,预测基因总数达32000~56000个,可能多于人类基因总数[3]。基因测序涉及到dna的大规模测序,由于目前只能采取分而治之的测序基本策略,即将水稻的dna分割成一定大小的片段,然后分别对这些片段进行测序。而遗传图和物理图课作为整个基因组测序的路标,为小片段dna测序和重叠群构建提供了基础。随着水稻大型突变体库,基因全长cdna文库,基因表达谱芯片等一批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平台的建立,通过插入标签、基因表达信息及图位克隆等方法分离克隆基因的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快速分离克隆控制水稻重要性状的功能基因已成为现实.近年来,一大批的控制水稻高产、优质、抗逆和营养高效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被分离,其中许多在农业生产中表现良好的应用前景.3、意义价值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在农业生产上的意义可以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对人类健康的意义相媲美。获得水稻基因4号染色体的序列分析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小麦、玉米等其它禾本科农作物的基因组,为培育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害、抗逆等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打下良好基础。第2页共3页基因研究对水稻研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以前人们水稻选种只能依靠目测,而通过基因研究,人们可以利用遗传途径改良水稻品种,水稻的选种时间也可以大大缩短。水稻基因数目再次表明,生命的复杂性远远超乎人类的任何预先设计和想象,而任何一次科学进步,都将使人类更加接近真理,接近事物的真相。正如人类基因数曾经出现过的波折那样:最开始人们认为大概有3万到10万个,直到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