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源县第三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2012—2013学年度下)为了规范完善我校教学管理工作,切实抓好教学常规,使教学常规管理更加科学化,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我校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开展让全体教师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泾源县第三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望全体教师认真执行。一、教学思想1、教学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新型人才。2、教学要坚持“三全”。即:全面理解和执行教育方针;全面执行部颁计划,开齐、开足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要严格执行两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做到专课专用,专时专用。3、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六观”。人才观:明确培养目标,人才有层次性。教育观:教学要教育领先,渗透其中,使教书与育人统一。素质观:做到素质教育学科化,课堂教学素质化。基础观:小学是基础教育,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两个基础,即知识基础和做人基础。潜能观:教师要发展地看学生,积极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为学生不是储存知识的机器,而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质量观:教师应有全面的质量观不可偏育偏科。教师应认真学习,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责任感。二、教师素质1、全体教师应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习课程标准,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先进经验,了解信息,摘录信息,做好学习笔记,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2、坚持“全面、求实、灵活、创新”的教风,集合自身实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改进,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1)写一手好字;(2)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3)具备各学科的教学基本功;(4)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5)能自制投影片和简单的教具。4、坚持做到“两个结合”,即:集中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理论、课改新理念和教学艺术,不断吸取“营养”充实自己。5、要积极参加课题实验,坚持积累教学资料,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加交流积极投稿。三、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备教材也备学生,必须体现新课标的三个纬度,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备课。1、制定教学计划。开学初教师根据本人所任教的学科按年级、分学科写好教学工作计划,学习新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明确指导思想,分析学生现状,把握知识系统和结构,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通盘考虑解决重点难点的策略,安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交教导处保存。2、加强集体备课。每月都要坚持一次集体备课,具体步骤为:(1)个人初备:熟悉教材,阅读教师用书对主要环节及问题的设计;(2)、说课:由中心发言人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重点难点的分析、对课的流程设计、课的预期效果等进行介绍;(3)、集体备:由中心发言人提出思路,再集思广益,进行讨论,明确教学要求,弄清编者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确定突破难点的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的方法)。集体备课后主讲人将教学单元计划交教导处保存;(4)、个人修改补充、完善教案(编写课时教案);(5)、上课:将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应用于课堂,全体教师听课;(6)、评课:由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评论中心发言人的课堂表现,提出优缺点;(7)、中心发言人写出简要课后反思;(8)、中心发言人将备课资料交教务处保存。3、编写课时教案。每位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知识缺漏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个人钻研、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课时备课,编写课时教案。充分理解把握驾驭教材,深入浅出,结合实际,选择教法,确定教学结构和教具使用,设计作业,并要充分考虑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变处理等等,为上课做好各项准备。具体要求如下:(1)、教育理论精确,有前瞻性。(2)、教学目标明确,体现课程标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