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组《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关集中心小学孙桂敏2014.11.28《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关集中心小学孙桂敏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能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用一段话写一写对周围人和事的赞美。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章中“父亲”所说的话——“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落花生》这篇课文的前半部分,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先打开书65页,默读课文,回忆一下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1、学生默读课文2、学生汇报,老师借机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二、学习重点段(3-15自然段),明白道理(一)熟读课文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作者家,和他们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花生收获节吧。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的3-15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一做批注。1、学生自由读课文2、分角色朗读课文(二)理解重点句段师:吃花生、议花生,好一个别开生面的收获节啊!谁的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呢?大家畅所欲言吧。学生汇报(老师随学生的汇报出示句子)A、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学生说体会●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生交流。适时理解: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默默无闻、价值无限……)让学生明白:这里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通过果实的色彩、样子以及果实生长的位置的比较,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美,它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这里尽量用上学生自己的观点,差不多即可,不必强求标准答案)父亲只提出对桃子、石榴、苹果的客观印象,只是从外表方面将两者作一比较,并没有对其作评价。●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师:在这里父亲是通过什么方法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体会对比的写作方法师:父亲仅仅只是向我们介绍花生的特点吗?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B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学生说体会●老师随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这句话没有说花生有用,而桃子、石榴、苹果好看,可是没有用。但外表毕竟不能与内心美相提并论,更重要的应该是内心美,更看重能默默无闻、毫无怨言地努力,给别人带来好处。●师:父亲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他是在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吧!师: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出示“我”的话:C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学生说体会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三、总结升华,感悟写法1、师:(引读)“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来一起读读他说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2、●点明写作手法师:由议花生写到怎样做人,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呢?举例说明。你认为哪些人具备了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四人小组讨论)(像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