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单亲学生撑起一片蓝天——单亲家庭学生个案分析后坪小学王爽一、个案情况姓名,崔德立,男,现年12岁,六年级(1)班。崔德立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在他3岁时,父母之间感情就亮起红灯,大人们经常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崔德立从小就在家庭的激烈矛盾斗争中成长。母亲一气之下离家而去,崔德立从此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由于夫妻感情的破裂,心情十伤感,又苦于生计,缺乏对孩子的关爱与交流。孩子本身因为此事对父亲就极其反感,致使其在生活中感到孤独、无助,不能倾吐心声,自卑、苦闷,消极悲观的心理日益加强。由于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家庭教育,崔德立的衣服经常脏兮兮的,一星期内很少换洗,头发蓬乱,面部灰淡。他行为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骂人,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与同学相处不融洽,我行我素,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就与同学发生争吵。离异的家庭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脾气易急躁,情绪易激动,言语也变得粗鲁。二、调查走访根据该生的表现,我走访了解该生的具体情况。原来,该生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陷入窘况,与父亲感情不和等种种原因,丢下他离家出走,父亲在无经济收入的情况下,无法供他读书,只好外出前往山西挖煤,崔德立既是单亲又是留守的儿童。崔德立爷爷奶奶早逝,父亲只好将他寄养在一个远房亲戚家。亲戚家庭负担重,也无法对崔德立进行学习上的督促与指导。三、分析原因崔德立喜欢骂人,不听从老师管教,应该不是他从小的恶习。由于家庭的情况,崔德立很害怕别人提及他的父母,所以当其他同学对他的隐私或者言语有侵犯时,他不自觉的就会用“骂人”这种方式保护自己。母亲的离弃,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因父母不在身边,得不到父爱,更没有母爱,不能享受同龄人的天伦之乐,导致她不与同学交往交流,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爱的残缺,造成孩子个性的扭曲,使之变得多疑、抑郁、倔强和古怪,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马马虎虎。四、教育过程由于小佳宜的家庭背景非常的特殊,小小的年纪成为了既是单亲又是留守的孩子,作为班主任,理应责无旁贷的去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走出阴影,消除心理障碍,使她拥有同龄人的天真与欢乐。1、记录成长。家庭的结构就像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和睦美满的这个三角形坚实可靠,孩子的身心沿着正轨健康发展,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一切矛盾就可迎刃而解了。于是我多次与其父亲交流,指出他们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离异对孩子直接导致心灵上的失落和创伤。所以,父母除了加倍对孩子生活、学习上更加关爱之外,还必须通过交流沟通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以重新构建新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生存发展,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的观点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他们决定共同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平等的家庭环境教育。2、奉献爱心,扬起自信的风帆。作为班主任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同时,我采用“情感投资”、“捕捉闪光点”等方法沟通师生情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我与孩子的交谈中,我以倾听的方法让他倾吐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矛盾情绪,然后再针对其过激的情绪进行正确引导。语文课上,我发现他不但记忆力强,而且作文相当不错,我用他的聪慧来鼓励他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以树立自信心。课余时,经常为其补课,帮助解决学习上遇到的疑问,在我的指导下,孩子既懂得了如何尊敬父母,又尝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喜悦。五、教育效果经过近一个学期我的耐心教育与引导,同学的关心与帮助,以及寒假期间父亲回家给予的亲情和温暖,本学期,崔德立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听课认真了许多,有时还积极发言,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有了提高,已慢慢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原来忧虑、憔悴的小脸也渐渐有了笑容,骂人的坏习惯也在逐步改正,课间休息玩的开心,集体活动踊跃参加。看到崔德立的变化与进步,我感到欣慰,内心充满无比的喜悦。六、教育反思单亲和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亲情的缺失所造成的,特别是单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