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表演常识》说课稿黄俊各位专家、老师:上午好!唱若游云飞之太空,情融神处则满堂灵动。做一个不懈追求音乐艺术教育的探索者,一个学生推崇的好老师,是我一生的追求。今天我要讲的课题是:《歌唱的表演常识》。本节课说课涉及到四个方面。(课件)首先,对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就教材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来说《歌唱的表演常识》是声乐学习的第九章,是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综合运用和深化。讲好本章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歌曲演唱与舞台表现的问题,增强对舞台表演的能力。因此本章在声乐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新课标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结合高三学生的认识结构及其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对声乐表演感兴趣,喜欢演唱并表演声乐作品,愿意探索有关声乐表演的各种方法,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活动。2、能有感情并且自信的演唱歌曲,并能辅之以优美得体的表演。本课的教学重点:优美得体的形体语言。确定其为重点,是因为:进行适当的形体语言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歌唱中的情感表现,还能辅之以优美得体的“做派”,使听者同时能得到听觉和视觉美的享受。教学难点:通过眼神传达内心感情。确定其为教学难点,是因为:通过眼神传达内心感情要恰到好处,不能挤眉弄眼或眼神空白无物,由于学生缺乏实践上的认知,较难以作到。突出重难点的具体做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二)说学生:从学生的分析来看,声乐课教学始终要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想。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因此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面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等),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结构的主体,达到认识和行为上的教育目的。(三)说教法:高中声乐课的教法要突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新课标也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依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结合学生实际,广泛吸纳各学科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来具体谈谈第四个方面的问题:(四)说教学程序本堂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三大环节(见屏幕)[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时,我让学生欣赏歌曲《牧笛》。我请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歌曲:在欣赏歌曲的时候,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如果你唱这首歌曲,会用怎样的身体语言去表现?这样导入新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学生既感兴趣,同时也能激起探究的欲望。经过学生回答总结,我会展示一副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画,从认知方面,将学生脑中对于歌曲的印象有了清晰的展示,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活动探究,掌握新知]在对声乐表演方法的讲授时,我分别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设计的第一个活动是:请7位学生上台用眼神表现“笛声饶雪山,笛声恋溪水;笛声伴着青草香,飘着奶茶味”这句话。在座的同学找出表现力最好的同学,请他给大家传授经验,经过大家的实践和分析,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方法。设计这一活动的理由是:学生对实践感兴趣,表现起来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调动他们一开始就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激情。目的是让学生明确眼神要能够表现歌曲呈现出的情景,并让学生了解平时唱歌中的不佳表情和眼神,并能够得到及时的改正。这样处理,既增强感官刺激,让学生兴趣倍增,又有利于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的难点也随之解决。我设计的第二个活动是:我表现三种不雅观的形体动作,让学生指出这三种动作有什么不好,怎样改。在这个活动中,我以一个共同学习的同学身份和学生一同探讨“如何在歌唱中表现出优美的形体动作”,使得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更加增强。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认识不雅观的形体动作,到自主探究出优美得体的动作,使学生的认识加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在这个活动的最后,我还表演了歌曲的引子段落,“啊,夕阳天边坠,夕阳天边坠,晚霞多壮美,啊,晚霞多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