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关于铜生锈的探究型试题研究(山东省定陶县陈集镇中学哈俊喜274108)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逐渐成为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近几年的各级各类考试中,出现了一类以“铜生锈”为载体,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题目,现解析如下。例1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某同学为了研究铜在空气中生锈的条件,利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该同学发现B装置中的铜钉生锈了,而A、C装置中的铜钉无明显变化。由此,该同学得出结论:“铜生锈的原因是铜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⑴该同学所得出的结论完整吗?,理由是;⑵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还可能有,为了验证你的判断,应选择图2中的装置(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其中各个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①②③;⑶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影响铜生锈的主要因素;⑷铜生锈产生铜绿的化学方程式;⑸铜和铁相比,更易生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2004年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山东省初赛试题)解析:⑴该同学的结论不完整。因为铜绿含有碳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生锈必须有一种含碳元素的物质参与。⑵空气中二氧化碳含有碳元素,故影响铜生锈的因素还可能有二氧化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索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题中,要验证推断,应该使铜钉处于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和水并存的环境中。装置甲中,试管内含二氧化碳的空气无法排出,故选乙装置;其中各个装置中盛放的试剂是①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②蒸馏水③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⑶影响铜生锈的主要因素有水、氧气、二氧化碳。⑷铜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H2O+CO2=Cu2(OH)2CO3。本人认为该题设计有两点不当之处:第一,第⑸题参考答案为:铁,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是不妥的:反应进行快慢,不但跟物质的性质有关,跟参与反应的各物质的浓度也有很大关系。建议该题改为:由生活经验知,铁比铜更易生锈,这可能是由于。参考答案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或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低。第二,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与试管内的空气密度接近,乙装置试管内的空气不能顺利排出,建议乙装置改为图3ABC植物油蒸馏水干燥空气空气图1①②③①②③空气空气图2甲乙参考答案为:①氢氧化钠溶液②蒸馏水③氢氧化钠溶液(或蒸馏水)。例2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38、39共同作用的结果。[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图4所示:(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40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41。(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42;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43。[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44。[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45。[2003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课改试验区)]解析:38O2(或名称下同);39CO2;40B;41CO2(或O2)42CO2和O2;43水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或缺少水这个条件,铜不能生锈。);44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或CO2)后,塞紧橡皮塞,放置对比观察。(或用图5表示)。45从实验可知,铜生锈比较困难(或铜生锈是铜、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相互作用的结果;或猜想要有一定的依据,不能凭空想象;或实验探究,可采用多组对比实验的方法;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或要有善于猜想、勤于思考、大胆设计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只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来回答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