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一点体会《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李光民XX市王新庄小学2009年12月《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浅谈——激真情、明是非、导实行王新庄小学李光民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担负着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其教学不能停留在课堂上的说理,而是要以不断扩大儿童的社会生活来关注学生的成长,以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蕴含丰富的道德因素和道德教育为目标以及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的交互关系,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来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养成儿童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一、“激真情”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1、创设情境,以鲜明、直观的形象打动学生的心灵,抽象的道德意识只有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为你高兴,与你分担”一课时。首先,在讲“为你高兴”时设计两个场景,意在将学生带入创设的情景,通过回忆自身经历、体察他人情绪,懂得分享他人的快乐、分担别人的痛苦是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理解以增进友谊。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激发对同学的关心,真正领悟“给予是快乐的”。“为别人喝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人格修养,付出赞美收获友谊也培养了自己的大家风范;在讲如何“体会朋友的痛苦”时,我也设计了两个情境:赵一鸣平时可用功了,可是期中数学测试没有考好,他伤心极了;李青的爸爸妈妈都生病了,家里生活很困难,他不想说,因为他怕说了同学们会看第1页共4页不起他。通过这两个情境唤起学生的同情心,了解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想办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分担他们的痛苦,真正理解“患难见真情”的含义。使学生在真心实意地给予他人帮助的同时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境界得到提升。2、联系身边的真人真事激发学生的真情。如在讲授“我要攀登”一课时,讲了“生活中处处有‘登山’”来唤起学生克服生活中困难的决心。让学生列举班里努力学习不怕困难的同学,介绍小伙伴中不怕困难的人。大家纷纷列举了张斌同学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许多感人事例。张斌同学由于身体的原因,一只手时常发抖,刚上学时经常拿不住笔,可他不气馁咬牙坚持练习,经过他的刻苦训练笔也能拿住了字写的也越来越好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他的这种知难而进刻苦学习的精神使大家很受感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向他那样不怕困难努力学习。从而使学生知道在生活和学习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只有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积极勇敢的面对困难,去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总结出“登山”的诀窍,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二、“明是非”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动手能力1、结合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道德评价的能力,往往因为好玩而做了错事。比如,有的同学喜欢给别的同学起“绰号”,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有的同学在学校里做“小霸王”欺负女同学和弱小的同学。在讲授“面对欺负和威胁”时,让几个被起了“绰号”的同学和平时受到欺负的同学谈一谈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有的同学讲自己一直感到很委屈;有的同学说着难过的落泪。通过这些情境体验,学生知道了在欺负和威胁面前如何去寻找解决方法,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在生活和学习中学法、知法,用法律保护自己。那些喜欢给别人起“绰号”和喜欢做“小霸王”欺负别人的学生深感惭愧,当场向同学赔礼道歉并表示以后再也不做这种伤害别人自尊的事情了。2、注重教育引导,促使学生认知和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由于小学生都特别喜欢好动和玩耍,不能很好的抓紧和利用时间独立完成作业,许多学生养成了经常抄袭的现象。在讲授“抄第2页共4页袭害了谁”时,通过学生中发生的抄袭、花钱请别人代做作业、考试作弊等事例,让学生辨析和认识抄袭是一件对己、对人、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我重点让他们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在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让他们真正理解真本领不是抄来的。让他们明白抄袭害的是自己,会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