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郑德荣先进事迹体会20篇文秘网是专业的范文写作网站,每日更新大量热点文章。同时,我们有一支专业的写作团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创文章定制服务。如果下面的范文没有合适的,您可以通过企业qq:4000121855或者写作电话:400-012-1855联系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一】小时候,常常傻傻的问妈妈,人活着几十年的时光,除去吃饭睡觉,所剩时日已经不是那么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不选择安逸,而去奋斗呢。他们为什么选择那样呢。老妈说,等你长大就明白了。长大后,果然没弄明白。工作后,接触人和事多了,开始慢慢明白何为理想,何为信仰,喜欢看别人为了理想、信仰默默付出的样子,看他们殚心竭虑,看他们无悔付出。儿时的疑问,也慢慢有了答案。人都是会死的,生命是有限的,虽然长度不等,但总有一日我们都将化为尘土,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如何度过才是最重要的。人与人成长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需求,也变化出千万种信仰,人所求不同,所爱不同,自然也就有不同的作为。找到自己的信仰,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事。“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教授看来,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郑德荣教授找到了信仰并为之奋斗一生,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我想他都是不在意的,因为他已经找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他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所研究的知识却不会随之埋于地下,他的成就必然会在死后继续影响和激励后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生命被拓宽了。学无老幼,达者为先,任何时候,开始寻找都不会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信仰,并坚守它,这样即便孤身一人,也不会感到孤独。生命因理想而绽放,因信仰而闪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再孤独。第1页共23页【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这句充满豪迈斗志的名言来赞美“红色理论家”郑德荣老前辈是恰如其分。60岁,在别人选择颐养天年之时,他,开启自己新的人生,用苍老之躯绽放出更加炽烈的光和热,带给我们精神和力量。郑德荣老前辈高擎信仰之炬,把一生都献给了党。他是一个忠诚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研究,把对传播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践行到了生命的尽头。1926年,郑德荣出生于XX省延XX县区龙井村。1948年作为一名大学生毅然投奔XX县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教育。195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院历史系的他留校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任助教。从此开始了他长达67年的对信仰的探索、追求、传播征程。67年里,他出版专著4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培养博士生49名。仅仅是80岁到90岁这10年间,他就出版了5部学术专著,发表70多篇论文。他教给学生学术,更传给学生信仰。他教育学生,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要永远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他的学生也牢记他的叮嘱。如今,郑老虽去,但他的精神如熊熊燃烧的火炬,模范榜样激励着我们,在指引着我们。也正是身边千万个“郑老”榜样,汇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激发着新青年扛起历史使命,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信心投身于这场伟大的时代变革中,用奋斗的青春去践行理想和信念,红色信仰传领航我们实现中国梦想。【三】斯人已去,但其精神长存。郑德荣教授走了,他留下的不只是宝贵的真理和知识,更有不竭的精神财富。他是全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XX省优秀共产党员,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时作为一名守卫真理的“红色理论家”,他坚定地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第2页共23页大事业。面对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诉求,他笔耕不辍,始终以过人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去回应质疑,坚持用真理作为前行的坐标;作为一名勤奋创新的学者,他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他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在67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