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唐代官场帮派:“牛李党争”四十余年乃亡国之兆VIP免费

唐代官场帮派:“牛李党争”四十余年乃亡国之兆_第1页
1/1
唐代官场帮派:“牛李党争”四十余年乃亡国之兆导语:近日,新华社刊发文章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落马的一些“大老虎”背后,多有一帮官员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勾连,形成一个个或明或暗,或松散或紧密的“帮派”“团伙”,并首次公开给这些团伙命名为“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纵观历史上,许多朝代均有官场帮派的影子。每一个帮派,必定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例如:立谁为太子?总有不同人群的诸多堂皇理由。有太后党、有宦官党等,举荐谁绝不因为才学,哪个与自己更亲近,哪个更容易为我所用才是原动力。邓小平曾说过“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官场上的帮派危害威力巨大,小则政令不通,大则祸国殃民。治疗官场“帮派病”最主要的方子是依法治国,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其滥用。从而斩断“官官勾结、权权交易,朝里有人好做官”定律。血缘宗法根深蒂固:任人唯亲影响政治格局在古代,为官可以荫及家族、子孙、亲友等,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基本前提的,所以官场上常出现“任人唯亲现象”,任人唯亲除表现在血缘关系方面外,还表现在地缘关系方面,它利用本地人的乡土观念,结成不同派系和组织,扩充自己的势力,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角逐,以捞取政治资本。当然还包括“门生故旧”,指师生,同窗,同事等,封建社会官场中,为官者都得利用门生故旧的关系彼此依附,或者竭力与地方绅士、上官下僚结成帮派,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否则就难以立足。依赖这种关系在统治阶级中结成团伙,往往可以决定和影响某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占山头、拉帮派、结朋党,从而较为方便的进行资源攫取与利益输送,这样的路径依赖在历史中并不鲜见。最早贬斥小圈子的是“朋党”二字。《韩非子-孤愤》云:“朋党比周以弊主”。吴起在为楚王立法时明令“禁朋党以励百姓”。按辞海的解释,“朋党”原本指一些人为自私的目的而互相勾结,朋比为奸,后来泛指士大夫结党,即结成利益集团。东汉的“党锢之祸”;唐朝的“南衙”(官僚集团圈子)“北司”(宦官集团圈子)之争以及长达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北宋因范仲淹改革而引发的“庆历党争”和王安石变法引发的新党与旧党派之间的恶斗;明朝的“东林党人”与“阉党”之间的血腥较量;清末维新变法时的“帝党”“后党”之争等都是典型的官场帮派之争。唐朝中叶“牛李党争”的时间,大体上是从唐宪宗末,经穆宗、敬宗、文宗到武宗初,前后大概四十多年时间,所谓牛党,前后牵涉的人多一些,比如李逢吉、李宗闵、牛僧孺等。李党以李吉甫、李德裕父子为主,实际上是朝廷大臣与宦官勾结争夺相权的斗争。帮派间的内耗使国力损伤,人才压抑,最终则是两败俱伤,王朝的统治在帮派之争过程中逐渐衰落。唐朝的亡,亡在白马之祸。朱温杀唐之旧臣于白马驿,从唐宰相裴枢、独孤损起,被杀唐臣数百人,杀他们的罪名是朋党,从此唐朝廷为之一空。次年,唐哀帝逊位于朱温,唐帝国到此为止。可见牛李朋党之争的出现,实为亡国之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唐代官场帮派:“牛李党争”四十余年乃亡国之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