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摘要]如何保持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纪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直是困扰着信息技术教师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堂纪律总不尽如人意,总有学生在下面聊天、打游戏,甚至偷吃零食和破坏设备。本文以如何解决信息技术的课堂纪律问题为出发点,从学生自身差异、心智发展特点、教学方式方法、学科地位等方面分析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课堂纪律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想法和具体措施。[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纪律教学有效性解决方法[正文]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良好的课堂纪律则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建议》中的第二十条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诚然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纪律良好,对教学起着助长的作用,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往往过于活跃而显得无序,有些同学是在讨论问题,而有些同学则在混水摸鱼说些无关的话,甚至还有的同学偷偷的玩游戏、上网聊天。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即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相互交流讨论,导致信息技术课堂上往往都显的有点“乱”,但是这个“乱”应该是正常的“乱”,而不是失去控制的吵和闹。所以要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必须认真分析所存在的各种课堂纪律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去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从而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一、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及现象。1、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电脑的课,所以抓紧时间玩游戏、聊天。2、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不统一,操作能力强的很快完成任务,无事可做,操作能力弱的则无法完成任务,只能无聊地打发时间,或者干脆聊天、玩游戏。3、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部分学生完成所有的任务,其他学生无事旁观、开小差等。4、个别学生上课吃零食或玩随身携带的小玩具。5、部分学生在教师讲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或乱鼓捣电脑。6、安排学生互相帮助指导操作,导致部分学生期待“高手帮助”的吵嚷。二、对这些问题及现象的原因分析。我认为产生类似以上各种现象的原因可大致归为以下几类:1、学生自身差异引起的纪律问题。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教学更注重实践性。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大部分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实践。但是实践意味着学生要独立面对一台计算机,通过自己的摸索,操作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学生的兴趣不同学生入学时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问题比较严重,造成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同样的内容,有些学生已经掌握,再学起来则索然无味,而另外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听起课来则一脸的茫然。从而造成了水平高的学生无事可做水平低的学生做不出来的现象。这必然会引起课堂的纪律问题。2、教学内容和学生心智发展特点之间的矛盾引起的纪律问题。小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对于小学生而言,爱玩乃是他们的天性,但是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持久力及自我约束能力则相对比较弱。电脑对学生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但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课程必然有自己的一套教学内容及要求并且部分内容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感觉——理论枯燥、操作繁杂。作为一个初学计算机的小学生常常会因为这些原因对信息技术课产生畏难情绪,这时他们的注意力自然就从课堂教学转移到其他地方了,表现在教师讲课时不注意听讲,玩游戏上网,做小动作,个别学生玩随身携带的小玩具等等。3、教学方法引起的纪律问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一般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来解决教学问题,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经过信息技术教师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是适合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但是,这种较为开放的教学方式也给了学生较大的自由空间,加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加上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合作交流的能力普遍不足。一旦课堂教学组织不好的话容易产生一些纪律问题,比如交流讨论时因意见不一致造成争论,小组讨论变成了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