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童年的朋友课前预习1.作者高尔基,苏联作家。列宁曾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问世。课文节选自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的《童年》,另外两部是《》《》。2.请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咕哝()噗噗()发绺()颤动()兜起来()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3.仔细阅读课文,填人下面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A.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膝、两肩、胸脯,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B.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C.她的头发多得出奇,鸯密地盖着胸脯、两膝、两肩,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D.她的头发多得出奇,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课堂作业4.课文共分三部分,请浏览全文,找出各部分的起止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部分的大意(不超过10字)。第一部分(第段):第二部分(第段):第三部分(第段):5.细读课文,说说你对“外祖母”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6.再读课文,你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了吗?7.课文是节选,文字精短,值得我们再三品读。精读全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第1段对外祖母的外貌描写,主要突出了外祖母外貌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即:(2)第2段“她样子很凶”与“温暖而柔和的腔调”是否矛盾?为什么?(3)“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这句话删掉“你小点声说!”好不好?说说理由。8.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基本内容。(2)这两段文字主要采用了哪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具体抓住哪些方面来写?有什么作用?(3)“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睁”能否改为“瞪”?为什么?(4)为什么“我”觉得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课后巩固9.课文运用了很多叠词,摘抄下来,并挑出几处,体会一下这些叠词的表达效果。10.请仿照课文的写法,抓住“眼睛”描写,介绍一下你身边某位同学的形象,并表现他(她)的性格。二一面课前预习1.一面之交可以令人受益无穷,一场短暂的相会可以使人刻骨铭心。发生在1932年秋天的那个故事,令作者阿累终生难忘,那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赫然()嵌着()颓唐()憎恶()恣情()摩挲()窘相()虐待()3.“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这句话写了什么?为什么“欢喜”?为什么“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请结合背景分析。课堂作业⒋速读课文,找出文中表时间的词,试着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表时间的词:记叙的顺序:5.细读课文,归纳课文的中心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6.试填写下表,比较每次外貌描写的异同。远景中景近景描写瘦瘦的,五十上下,穿牙黄长衫,咬着烟嘴咬着烟嘴,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精神很好;头发约莫一寸长,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像隶体“一”字;正直而慈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