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虽有嘉肴》教案VIP免费

《虽有嘉肴》教案_第1页
1/2
《虽有嘉肴》教案_第2页
2/2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孤山九年制学校李婷一、复习旧知,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学生背诵《论语》中的任意一章,由《论语》引入:“四书五经”,重点介绍《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二、预习检测电子白板出示习题,检测学生预习情况。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示范朗读,明确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学生自由读三遍,后指名读。3.小组合作,疏通文意。小组讨论交流,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纠正。4.总结课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以及词类活用、固定句式。四、合作探究、把握内容。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本文讲“教”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当然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而不能掺杂使假或者骄傲浮躁。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五、结五、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学生思考,各抒己见。六、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另一方面论述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七、教后反思《虽有嘉肴》这篇课文主要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文章一开头就运用了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的道理。接着讲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提高,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由此,我想到了教学活动。其实教学本身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事半功倍。就像《师说》中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只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吧!这节课上,学生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我却没有把时间安排好,导致后面的教学有些仓促,这在以后的教学中是一定要改进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虽有嘉肴》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