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乾克燕刘校长从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拉开了讲座的序幕,从分享自己非常欣赏的教育家开始了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六年影响一生的诠释。讲座从价值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四个视角深入的诠释了谢家湾小学的教育战略——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诠释了谢家湾小学的教育追求——天天快乐,健康飞翔。在她的讲述中,大家了解到,在九龙坡谢家湾小学开学后,孩子们发现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思品、美术这些课程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阅读与生活、数学与实践、科学与技术、艺术与审美、运动与健康五类课程。变化的不只是课程表,还有时间。这五类课程,全在上午教学,下午,全校学生则参加自由选修的社团活动———烹饪、剪纸、二胡、跆拳道、拉丁舞、航模……上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上学第一天,孩子们在音乐教室里学古诗词,下午,有的孩子就进入了厨房般的教室学习烹饪。放学时间到了,有的孩子还不愿意回家。这五门课程被称为“小梅花”,而设计者就是刘希娅。讲座中,刘希娅校长重点和老师们分享自己在课程整合方面的一些观点,她认为,课程整合在国内不少小学都有一些探索,从先行学校的经验看,一般包括学科内、学科之间、学科与实践活动之间内容的整合,而谢家湾小学多了一项人与课程的整合,即教师特长与课程的整合。“教师是实施课程的主体,课程实施效果如何,关键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充分发掘他们的特长优势,调动他们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她认为,这也是谢家湾小学课程整合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那么,课程整合如何让家长们理解和接受呢?刘希娅说,首先,课程整合遵循三不原则:家长不同意的不推进,教师不愿意的不推进,学校评估认为不合适的不推进。刘希娅多次和和家长面对面交流,阐明现行教材存在重复交叉的内容,课改就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学校推动的任何改革决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为代价,都要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小学阶段的孩子可以在上午完成基础性的国家课程,下午尽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给予拓展性、选择性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通过改变孩子们学习的物理环境,逐步由他律学习到自律性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此外,培养更多的全科教师,从以教材为中心走向以孩子为中心。最后,她表达了自己对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愿望,“要改变一名教师一本教案教一个学科多年、教多个班级的现状,实行一名教师教一个班级的多个学科,使教师有更多时间研究学生,因材施教”。做一个学习型教师乾克燕读书是我教师生涯中的一大乐趣。当教师的,耳边常萦绕着这样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是很有道理的,教师要有广泛、渊薄的知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心应手。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互动共赢的过程,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读书使我领会爱岗敬业的内涵:他不但是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读书使我学会了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在不断的反思中正视自己之短,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爱”练就我拥有了容纳百川的胸怀爱让我微笑度过生活的每一天。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自己心灵也会受到快乐、轻松地洗礼。在与学生融合在一起时,我感受到了最纯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更感受到了获得教育的幸福,而由衷的露出笑脸。教师的微笑像冬日的暖阳能融化学生心中的冰霜;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透过微笑他们会接纳你,会喜欢你,使他们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也会使你的教学变得轻松自如,效果明显。真挚的微笑如同夏日的凉风、冬日的暖流,令人心情舒畅,倍感温暖。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