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有感之二妓女抗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和无奈,每个人都在面对别人的命运和无奈。把自己的痛苦强加在别人的身上,这样的灵魂让人嫌恶;把别人的痛苦背在自己的身上,他的人性散发着光芒。《金陵十三钗》就在南京沦陷的历史大背景下讲述这样的故事。一群女学生被日本兵追赶着,即将遭遇不测,被正在撤退的一小队中国军人看见了,他们不顾生死救出了女学生,队伍只剩下李教官一人。奔走间,路上女学生遇到正要去教堂给神父做白事的化装师,他们一同顺利躲进了教堂。这时也在流亡中的十三钗,也因故来到教堂,并且抢占了地窖。化装师爱慕十三钗的风姿,对她们展开调情。这一切被女学生看在眼里,觉得这些风尘女子非常龌龊,由此产生了矛盾。争执间,日本人发现了她们,大队人马进入教堂展开搜捕,原本怯懦的化装师因不忍见女学生受辱,冒充神甫展开救护,无果。这时,隐身教堂外,准备保护女学生的李教官,只身奋起,智斗群敌,重伤后在战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战斗结束后,日本军人长谷川大佐来到教堂,带着伪善的面孔,要求女学生参加庆祝典礼并唱歌祝贺,随后将众人都严密监视起来。假神甫在敌人面前委婉周旋、义正词严,得到众女生及十三钗的赞许,也激发了化装师人性善良的一面,他决心誓死救护她们。女学生们不顾安危引走日本人,保护十三钗的义举,也触动了风尘女子们的内心最柔软的一角。她们虽然命运不舛,遭遇坎坷,可每个人都曾有最纯真的心灵。当破灭遭遇未然,将心比心,谁也不愿自己残酷的现实在懵懂女学生身上重演,回忆的苦涩顿时化作大爱的洪流在她们久经沧桑的心里奔腾。于是十三钗主动要求代替女学生去参加表演。化装师用他满怀父爱的化装术,将原已花残柳败的她们带回到天真烂漫的学生时代。苦难面前的笑颜,成为她们人格升华的象征。(由于看的是盗版,故事就此打住)第1页共2页假如没有发生故事里的事情,军人、妓女、化装师,原本都有自己固定的生活,军人们要撤退,妓女们想逃出南京城,而化装师则为了找到的钱得到自己想要的女人,他们都有很庸俗的一面。然而女学生就像一面纯洁的镜子,照见了他们心灵深处的善良,自己的生死固然重要,可为了别人忘我的付出,则更是灵魂自我升华的需要。这显然是一部十分深沉的电影,个人和时代的苦难让人难有喘息的机会。军人战死沙场,妓女奸淫而死,平民横尸街头,虽然我没看到故事的结局,不过命运似乎是注定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们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走向死亡。满足私欲或者成为公器。孔子说。“仁者爱人”。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