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难革命前夜的“火星”1帝国大厦的坍塌32世界历史的新纪元4、65综合7一、选择题1.列宁指出:俄国革命的国际环境、军事形势、无产阶级政党在苏维埃中获得多数,再加上农民起义和人民转而信任布尔什维克党,这一切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把武装起义提到日程上来了”的“国际环境”主要是指()A.俄国军队前线出击失败B.国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C.资本主义爆发经济危机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解析:D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题干材料反映了俄国革命发生的背景。俄国革命前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国家正忙于“一战”,这是俄国革命发生的“国际环境”,因此D项符合题意。2.《世界通史》载:“(俄国)临时政府的表现证明它无力处理它面临的问题。临时政府的领导人似乎并不理解战争所造成的新情况……”这里的“新情况”包括()①无产阶级队伍壮大②工人建立了自己的武装③人民要求和平与面包④布尔什维克党掌握了军队A.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A二月革命后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掌握了部分武装力量,而广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与温饱,这是当时面临的新情况。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在二月革命前就是这种情况,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还不具备掌握军队的条件。3.下图是1917年俄国七月流血事件照片,这张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①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战争②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③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结束④布尔什维克党必须改变策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1解析:A七月事件表明,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战争,革命和平发展的道路已被堵塞,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宣告结束。布尔什维克党夺权的策略要相应改变。4.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人民在街头读到了这样一则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这则布告的内容出自()A.《四月提纲》B.《土地法令》C.《和平法令》D.《告俄国公民书》解析:D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告俄国公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故D项正确。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解析: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当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后,士兵纷纷回家,加速了俄国与德国战争的结束。故答案为C项。6.列宁作为十月革命的象征,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列宁之所以“在公众面前已建立起持久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领导的十月革命()A.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B.率先将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C.开创了俄国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D.验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十月革命意义的理解。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为俄国现代化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早在巴黎公社时就已经实践;D项说法不符合俄国十月革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特点。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图片:2请回答:(1)以上四幅图片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为什么?(3)图三、图四所代表的革命在方式上有何不同?造成不同的根源是什么?解析:第(1)问,仔细观察图片,注意四幅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归纳出共同的主题。第(2)问,首先判断出图一代表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然后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等角度思考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再结合巴黎公社爆发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爆发的偶然性。第(3)问,首先判断出图三、图四代表的事件分别是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对比二者不同的革命道路,其根源要从国情的角度进行思考。答案:(1)主题: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