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案例分析分析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任务中,怎么读小数、写小数、作用、含义,哪些你已经会了或者是知道一些?(1)你会了,就利用你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举例读一读你搜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数。并板书(解决读的问题,钱数说出是几元几角几分)(2)读一读这几个小数,小数点右边的数读起来像读电话号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3)第88页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请你有顺序地出声读一读,并在书上填一填。(4)反馈。说一说你怎么填的。总结:超市里、商场里、书店里,到处都可以看见小数的身影,看来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还是很大的。真是生活中处处有学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调整后:(1)请同学们自学第88页小精灵上边一部分内容,要求:出声读一读情境图中的小数,并完成填空,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2)汇报谁能有序地把刚才自学的内容汇报给大家?(3)小结: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个小圆点叫做小数点。(4)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这是小数吗?读一读。0.9025625.25(并举出反例读法)30.027(5)孩子们,生活中处处都用到小数,例如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只用米作单位是多少米呢?对比分析这部分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尤其是超市里随处可见的价格。但是,真正的把小数读准确的孩子并不是很多。实际的教学过程也说明,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并不能够真正的会读小数。结合生活中的小数来学习小数的读法,调整前后都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己独立读一读、填一填,说一说,再全班汇报交流的形式。调整前,先让孩子们汇报生活中的小数,再自学课本,但是正是基于对孩子们学情的考虑不够周全:有的学生对于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还不够明确,小数的读法还不够清晰,因此,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活动进行的极为缓慢,并抢夺了下面例一的学习时间。但是在调整后,教师精准的指导语:请同学们自学第88页小精灵上边一部分内容,要求:出声读一读情境图中的小数,并完成填空,说说什么样的数是小数?这样的指导语一下子让孩子们带着学习目标进入紧张有效的学习状态,教材中熟悉的生活情景,伴随着孩子们的阅读再一次在他们的脑海中浮现,从而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当数学与孩子们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就促使孩子们将已有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在生生互动中,孩子们初步体验出以元为单位表示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和感受小数的读法,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老师,老师退到教学舞台的一边,学生成了真正的课堂的主角,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正像周玉仁教授所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教师坚持把握好孩子们的学习基础、学习起点,先学后教,以学导教,做到孩子们会的,老师不讲,孩子们能够自己学会的,老师坚决不讲。整个过程,学生帮助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学得有意义,学生学得自信,学生学得快乐,学生学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