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课题三加法三十二团中学付小兵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交流,是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2.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5以内的分成和组成”口诀,集体背诵一遍。二、出示自学目标和自学指导:1.自学目标:(1)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能根据问题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自学指导:自学课本P24~P25的内容,并完成P25页的“做一做”。并思考:(1)你会写加号和等号吗?(2)你会读加法算式吗?怎么读?(3)你能根据图示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吗?要求:在做题时,先拿出小棒摆一摆,然后再填写答案。看谁能在5分钟之内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三、开始自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抓紧时间自学。四、自学检测:1.情景一[幻灯片展示]:师:图片上都有什么呀,他们在做什么呢,用数学几来表示?生1: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生2:有2个女孩1个男孩爱护环境,在花园里浇花。师:突然又有几个小朋友加入到劳动当中来了啊?生:2个男孩提水过来了。师:那总共有几个人在花园里浇花啊,你是这么算的,用的是什么方法呢?生1:一共有5个人,我通过数学得到的。生2:5个人,我是列加法算式得到的,3+2=5。师:那你会不会读加法算式啊,会写加法符号吗?[板书]3+2=5..加号等号读作:3加2等于52.情景二:森林里一共有几只飞鸟啊?4+1=5读作:4加1等于53.小鸡妈妈带小鸡去春游,总共有几只鸡啊?(用手指表示给老师看)3+1=44.小鸭爸爸带着孩子们去游泳,总共有几只鸭子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图片,教师引导)1+3=45.书上共有几只小羊啊,你能怎样列式,还能怎样列式呢?1+4=54+1=5(我们发现了加法算式,加号前后两个数字调换位置,所得的结果不变)五、当堂训练:1.开火车(口算)。1+2=3+2=2+3=1+1=1+4=2+1=2+2=1+3=3+1=4+1=2.先用小棒摆一摆,在算结果。2+3=1+1=2+1=3.有5名小朋友,他们去游乐园去玩滑梯和秋千,假如由你来安排,怎么分有几人去玩秋千,有几人去玩滑梯呢?用加法算式怎么书写呢?(引发学生思考,并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做角色扮演)4.动脑筋想一想;1+3=2+()1+4=()+2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算式了吗?教学反思:“加法的初步认识”是第一册第三单元第24页教学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教学,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也是应用题的启蒙课。知识虽简单,却对以后的计算学习和应用题的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材编排突出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第二层次是师生共同操作气球图,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第三层次是学生在操作学具的实践活动中具体体验加法的含义,进而熟练地说出加法算式。这节课我采用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导入时我是以学过的旧知5以内的数的分解组合作为铺垫,然后导入新课开始自学,然后观察图形、思考、探究新知检测自学成果。整个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重视小组合作与交流。在教学时,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思考研究,初步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低年级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完整地说。认真听包括听老师说还有听同学说。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因为是孩子刚入学不久,很多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在自学环节时很多同学注意力不够集中,完全没有进入自学状态,还有在调度孩子的环节上我做的还是不足,所以在检测环节课堂氛围不是很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