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第一节形成土壤母质的矿物、岩石第二节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第三节土壤矿物质土粒的组成和特性第二节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与土壤母质一、风化作用的概念和类型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正长石高岭石按照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1.物理风化作用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1)主要是温度引起岩石的热力学变化--昼夜温差、冻结。(2)盐类结晶的裂胀作用、流水冲刷和磨蚀、风砂磨蚀。产物:颗粒较粗,多偏砂、石砾多,养分不易释放出来。气温变化引起岩石胀缩不均而崩解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风化过程由于冰的冻结扩大了岩石的裂隙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古时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灌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又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在其子二郎的协助下,对岷水东流的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入成都平原。在无火药(火药发明于东汉时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间)不能爆破的情况下,他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热涨冷缩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张家界砂岩峰林奇观2.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在水和空气(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参与下进行的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等的总称,特点是岩石可进一步破碎成胶体状微粒,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1)溶解作用CaCO3+H2O+CO2Ca2++2HCO3-(2)水化作用CaSO4+2H2OCaSO42H2O(硬石膏)(石膏)2Fe2O3+3H2O2Fe2O33H2O(赤铁矿)(褐铁矿)Fe2O3(赤铁矿)……………………………红色2Fe2O3H2O(赤褐铁矿)…………………浅红棕色Fe2O3H2O(针铁矿)……………………棕色2Fe2O33H2O(褐铁矿)…………………棕黄色Fe2O32H2O(褐铁矿)……………………黄色(3)水解作用--最基本、最重要(4)氧化作用2KalSi3O8+CO2+2H2OH2Al2Si2O8H2O+2SiO2+K2CO3(正长石)(高岭石)(含水二氧化硅)(钾盐)Ca2(PO4)+2H2O+2CO2Ca(H2PO4)2+2CaCO3(磷灰石)(磷酸二氢钙)2FeS2+16H2O+7O22FeSO47H2O+2H2SO4(黄铁矿)(硫酸亚铁)3.生物风化作用:指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分解产物对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特点:植物营养元素在母质表层集中,同时累计了有机质,发展了肥力。(1)根系的挤压;(2)地衣、苔藓保蓄水分,加强化学风化;(3)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分解矿物等。植物根的机械破坏作用二、土壤母质的形成及我国的主要成土母质(一)母质的形成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岩石、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岩石、母质和土壤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土壤中的矿物质及其初始无机养分(P、K、Ca、Mg等)主要来自于土壤母质。土壤母质中的原生矿物均来自于岩石。母质与岩石的区别:母质不单纯是岩石的由大到小,而且产生了原来岩石所没有的新的特性。主要表现在物理性质和矿物组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如母质有一定保水性能、吸附性能和产生了新的粘土矿物等。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土壤具有完整的土壤肥力,其持水力更强,吸附能力更大,养分具有表聚作用,适用于植物生长。区别(二)我国的主要成土母质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冰碛物残积物:未经外力搬运迁移而残留于原地的风化产物,多分布于山地与丘陵顶部较高的部位。紫色页岩残积母质河流冲积物岩石的风化产物,受河流经常性流水浸蚀、搬运,在流速减缓时沉积于河谷地区的沉积物。洪积扇扇顶洪积扇扇缘由于山区临时性的洪水暴发,洪水夹带岩石碎屑、砂粒等沿山坡下泻至山前平缓地带沉积而成。湖积物湖水泛滥沉积而成的沉积物,分布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