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中小学教学常规(试行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认真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学生实际进行教学把育人和教学和谐地统一起来,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发挥教学过程的多功能作用,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认真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有效地做好中小学教学工作,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落实以教学为中心的目标要求,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素质教育的任务,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我市教学实际出发,特制定本常规,要求所有中小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本常规包括:教学常规、学习常规、教学研究、经验总结、附则五部分。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落实学校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常规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设计和批改、课外辅导、实验、考试评价、教学研究等。一、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前,学校、各学科的年级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要制定出教学计划。1、教学计划包括学校教学计划和学科教学计划。学校教学计划,包括指导思想、目标、要求、主要的工作任务、措施及活动安排。学校教学计划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及教师实际、学生实际、资源实际等。学科教学计划有以下主要内容:(1)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对教材内容及实验的补充、删减或改进的意见。(2)提出完1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改进意见和措施。(3)教学进度、每周课时进度安排。教学计划要有较准确的学情分析,根据学情制定目标、根据学情确定措施、根据学生的实际严格落实学科计划。2、在制定计划前,要做到三个熟悉。即熟悉《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3、学校务必于一周之内收齐各科教学计划(一式两份)。计划先由学科组长或年级组长审定并上报教务处,教务主任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审阅合格后进行实施。经审定不合格的,一律退回,重新制定。学科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做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二、备课各学科必须做到超前备课,即超前三天。备课采取个人与集体备课相结合。集体备课时各学科的年级备课组要坚持每周按时备课(农村小学以学区为单位开展单元备课)。备课,要实行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应做到:1、教学目标明确在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思路及其在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学科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力求做到三维目标并重。课时教学目标重点突出、定位合理。2、教材钻研透彻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明确教材中的重点章节(课文)和学习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做到思路清晰,容量恰当,难易适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贴近学生。教师要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3、资源开发充分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实践和反思,把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按照学生实际需求加以组织、整合,实现教材内容再创造。合理2计划并发挥图书馆(室)、实验室、专用教室、各类教学设施及实践基地的作用,提高学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要广泛利用校外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和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4、主体地位突出教师首先应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兴趣爱好和需要、思想特点和学习能力、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所存在的共性特点以及个性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各有所得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5、教法合理有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