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追求瞬息万变翱翔相辅相成能者为师殿堂铺路石五彩缤纷金钥匙日新月异•《学与问》这篇课文首先提出“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这一观点,然后通过哥白尼的故事证明问的重要性,要学会多问,又通过沈括的例子来说明勤学好问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强调了既要学又要问,要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做真正学习的主人这个道理。哥白尼简介••哥白尼于1473年诞生于维斯瓦河畔的小城托伦的一个富裕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个商人并当过市长,母亲则是一位富商的女儿。在他十岁时父亲染上瘟疫而死了,之后哥白尼由他的舅父卢卡斯·瓦赞尔罗德抚养。1491年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学习,并开始对天文学产生兴趣。1496年他来到意大利,先后就读于博洛尼亚大学、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学习数学,天文学,医学,法律等,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期间,他结识了另一位历史奇才达·芬奇,并拜杰出学者诺瓦拉为师。1503年哥白尼在费拉拉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他舅父帮他在波兰波罗海边上的弗伦堡获得了一个神父位置。1506年他回到波兰,担任他舅父的医生和秘书,同时从事天文学的研究。1512年哥白尼的舅父去世,他移居弗伦堡堡,开始从事医学研究并在教堂任职,同时利用工作之余时间研究天文学。在弗伦堡30年间,哥白尼在教堂的一座小箭楼上建了一个小天文台,后来被称为“哥白尼塔”,此塔被作为天文学的圣地而保存了下来。但是从当时人的记载和哥白尼本人的著作来看,他很少进行天文观测,他主要是对前人的观测结果进行数学计算与哲学思考,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天文学体系。沈括简介•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1岁时南迁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阳一带,后隐居于福建的尤溪一带。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进士。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检测题•Shěnkuòjiānchíbúxiè•()一生都()地学••xiāngfǔxiāngchéng习探究,他坚信,学和问是()•的,并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相结合,所•áoxiáng•以,他在科学的天空自由().•课文开头提出的观点是“”中间用()和()两件事例说明这个道理,最后又总结强调学与问是关系“•”沈括坚持不懈相辅相成翱翔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沈括哥白尼•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