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扎实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切实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新疆北屯中学(初中部)张水英扎实开展信息技术活动,切实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新疆北屯中学(初中部)张水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只有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养的人们,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而对于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着力帮助学生掌握这门技术,提高其科学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才能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大批人才,才能推进社会发展的步伐。然而现在教育教学中不少人忽视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但作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们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应该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积极开展好本学科的课堂教学以及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得到提高,从而培养并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要开展好信息技术活动课,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跟信息技术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我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老师个人的科学素养,才能使自己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才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成功、成才,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1、科学素养的含义科学素养是指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科学素养侧重于人的智慧、理性和能力的发展,增强人的力量,使其行为合乎规律性。人文教育侧重于人类社会价值、规范、情感的形成和确立,意在培养人的美德,弘扬价值,陶冶性情,从而提高人的境界,完善人格,使其行为合目的、合人性。显然,一个完整的人,既需要有理性力量,又应有人格力量。否则,就难算是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最终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要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应该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合理的设计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活动课,要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活动课,自己个性、特长得到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科解决对现代技术疑虑问题,如:学生个人网站的建立、计算机简单的工作原理、动画设计等。3、开展信息技术活动课的必须性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教材及评价制度等制约,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基本处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状态。在新课程中,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各科教学,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给以足够的重视,无论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是活动课中予以贯彻,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问题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并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而教师、学生应该善于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获,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过程中,获得新知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各种信息不断收集、积累、吸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