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段惠民报告心得体会听段惠民老师报告有感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彻彻底底被这位河南乡村小教师所折服,他的讲座笑声不断,可以连续二个小时让人保持兴致盎然的状态,就像听评书一样过瘾。段惠民,何许人也。有如此魅力,如此吸引力呢。用他的话说,他就是一位河南乡村小教师,但就是这样一位乡村小教师,确是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之一,是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得意弟子,魏老师曾这样评价他:“你从乡村走来,登上全国讲台,汲取世界经验,植根班级育才。”《德育报》张国宏社长曾这样评价他。“中国教育需要段惠民这样的乡村教师。”说到这,段老师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似乎还不够丰满,用他的话说:“任何一个特级教师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段老师背后的故事更精彩。他,1987年毕业于河南师专物理学专业,后分配到一所偏远的油田学校工作,全校一至九年级一共才50多名学生,他说自己曾当过两名学生的班主任,当过复式班的班主任。每次遇到教学中的问题,只能与学校其他学科老师探讨,解决不了的,记在本子上,留到一学期一次的区教研活动时向教研员请教。虽然学校偏远,但为了节约住宿费,参加教研活动需要凌晨步行十几里的地去乘车,吃的是自家做的饼子。即便来回奔波这么辛苦,段老师却总是乐此不疲。段老师也曾有过转行的念头,因为身处环境的不理想,因为曾遭受过的不公平的“压制”,因为内心的寂寞和壮志难酬,但最终哥哥的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让他改变了想法,从此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班主任工作中去。之后他所教的11名学生的复式班,(是各大油田单位淘汰下来的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的孩子,13门功课总分120分的孩子),在他一年的努力下,第二年中考升学率80%,其中有八人考上了重点学校。段老师深情回忆往事的时候,不无感慨的说:“能够把那样一个班教成这样,无疑是打了一场翻身仗。”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第1页共5页坚定了做一名教师的信念。能让段老师在教育这条路上走的越来越好,班主任工作做得越来越出色的原因是:他热爱读书和善于思考,段老师说他每年花在买书上的钱就有一万多元,平均计算他三天读一本书。在读书中段老师有了自己的体会,并把名家的思想结合起来,组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当别人在候车室里闲聊、打牌的时候,他在看书;别人在追求物质生活的高品质时,他在追求精神食粮的高品位。曾经为了节省下买书的钱,他和妻子互相理发,在说到这时,段老师不禁潸然泪下,但正是有了曾经的无悔付出,才使得他取得了今天的显著成就:XX市劳动模范、优秀教师;中原油田教育中心优秀人才XX省师德先进个人、XX省骨干教师,XX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全国优秀辅导教师、全国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全国十佳班主任。两次获得XX省优质课一等奖;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150多篇;著作有《教学相长——点燃你心中教育教学研究的火把》、《就这样走出乡村》、《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等书。在将近二个小时的讲座中,段老师引经据典,融合中西教育精华,什么苏格拉底、马卡连柯、费斯泰洛奇、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教育大师的教育理念,他信手拈来,并且活学活用,他善于从大家的教育思想中反思、实践,从而升华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如:教育是生命的乳汁,哺育孩子的心灵和思想。教育是由理念决定的。生活即教育,教育也是生活。社会即学校,学校也是社会。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灵。在将近二个小时的讲座中,他用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教做人”,什么是“育心灵”。其中的《智断眼镜纠纷》,让我体会到了段老师的睿智和处事的巧妙,而这份睿智、巧妙正来自于他对苏格拉底“人总是按他相应的智力水平做他认为善的事”和卢梭“小孩子不是缩小的成人”的教育个案的理解与感悟;《永远的秘密》讲述了他是如何策划“采访监狱的少年犯”第2页共5页这一活动,从而无声的教育了“一个即将失足成偷窃犯的少年”,听后让人感动。段老师的讲座少了那些“大家”的高深,多了一些质朴、一些平和、一些幽默,让我们觉得“其实专家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像我们的朋友一样。段惠民老师的讲座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