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修辞手法一、常见的12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语、引用、反复、1、定义用通俗的事物打比方2、结构明喻:甲像乙暗喻:甲是乙(用判断暗喻)借喻:只说乙,不说甲3、条件修辞方法一:1.比喻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例句中“火把排成的形状”和“之”字形,两者的形状完全相同,而不是什么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点的问题,不具备构成比喻的第二个条件,也不是比喻。西沉的落日像一只金色的圆盘。青春是盛开的鲜花。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喻体暗喻明喻借喻喻词本体例句4、种类5、比喻的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6、比喻规则---比喻要贴切①在崎岖的道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似的轻快。②人民群众的工作干劲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豪情奔放,势不可挡。③大水一来,可真比老虎还厉害,庄稼、房子、家俱一扫而光,今天,我们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和这只老虎拼一拼,非制服他不可。没有相似点喻体不当前后不一致,前面把大水比作比老虎更厉害的其他事物,后面又比作老虎,前后不一致7、准确理解比喻句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学以致用“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修辞方法----2.借代1、定义2、种类3、作用——修辞方法借代用部分代全体: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孤帆代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产借代的作用:生动形象,引发联想。①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特征代本体)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部分代整体)④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A“”“”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中的借喻。修辞训练1、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修辞训练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B.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C.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D.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1、定义把人当物写或使物人格化2、种类拟人---把物当人写拟物---使物人格化修辞方法---3.比拟使形象更生动饱满,意境更灵动,富有画面感。化平常为别致,更有情韵,有移情作用。3、比拟的作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修辞方法---4.夸张2、种类3、作用:突出事物的特征4、规则:力求明显,有客观基础超前夸张扩大夸张缩小夸张1、定义故意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秋浦歌(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中所郁积的强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