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区功能区、城市地域结构之间的关系;•3、城市地域结构的主要因素;•4、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一、城市形态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被称为城市形态。3、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类型兰州位于黄河谷地,其发展被迫沿谷地向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部的成都平原,形成了较完整的团块状。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又是丘陵地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全市形成了几个片区,形成了组团状的格局。2、城市形态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河流社会经济因素:交通、经济、文化、历史等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它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二、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2、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特点和类型(1)概念:同一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功能区(2)特点:集中成片;界线模糊(不明确);功能兼备(3)类型:常见功能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大城市:行政区、文化区请你判断北京城市四个功能区的名称:文化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3、主要功能分区: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小商业区不断向城市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向交通干线分布居中工业区建筑质量上高级和低级住宅区分化一般占40%-60%住宅区区位特点占用土地面积比重功能区1、香港的主要功能区有:2、各类型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商业区位于中环和尖沙咀,是香港的市中心,交通便利,客货流量大。工业区位于港口附近,交通便利,位于郊区,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高级住宅区在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低级住宅区在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2、模式a、同心圆模式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在平原地形,城市各功能区经过不断侵入和迁移;呈同心圆状自核心向外扩展在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影响下,城市各功能区出现沿着交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扩展的趋势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市中心区由于地价高、交通和居住拥挤等原因,使得远离中心的郊区也出现了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点,发展形成(1)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3、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A、交通便捷程度B、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付租能力,是指各种功能活动对土地的竞争能力,表现为支付土地租金的能力。1、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有什么关系?2、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有什么不同?3、由此可见,土地的经济属性是由什么决定的?参考答案:1、一般地,地租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成反比,距离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2、商业的付租能力最强,住宅次之,而工业的付租能力最弱。3、土地的经济属性取决于各种经济活动愿意付租金的高低。answer点击我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宗教历史背景、随历史而变化干预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导或划定不同的功能区(2)其他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城市发展的初期城市发展的中后期城市的地域范围各类功能用地的关系工业发展方向原因分析狭小扩大混杂布置,无明确功能分异分异明显在市中心形成工业的自然团聚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外迁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引起为降低成本、保护环境风向与城市规划①常年盛行一种主导风向的地区工厂居民区全年西风上风向下风向工厂布局在下风向居民布局在上风向②季风区(风向随季节而变化)160天160天35天10天居民区工厂区工厂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居民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③主风向垂直的郊外居民区读图,完成课本24页的活动。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市中心,加重了职工上下班时的交通压力,工业区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方案二较合理,因为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减轻交通压力;但工业区也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