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育人标兵水冶镇洹滨中学杨靖宇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并没有什么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只是和大多数教师一样:守住一方净土,安于三尺讲台。从1995年毕业至今,20年的从教经历使我深刻地领悟到:当一名老师真的很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个需要付出智慧和爱心的职业;当一名老师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有一颗执着坚定的心!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个性各不相同。作为老师,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03年,班上转来一名学生,课堂捣乱,课间欺负同学是他的“拿手戏”,常常拿着打火机要烧别人的衣服。老师一批评,他就想方设法报复,甚至把老师自行车的气门芯拔掉,告诉家长,他干脆逃学。在众人眼中,这孩子无药可救了,他妈妈也整天唉声叹气。原来该生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因为个性太偏执,行为习惯太差,先后辗转了几所学校,都被劝回,无奈之下只好回原籍就读,插入我班。了解情况后,我下定决心,绝不能让这个孩子掉队。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虽然听课时心不在焉,但理解能力很强。针对这一特点,我有意地在课堂上多提问他,让他通过展示才华来赢得同学的认可。课间我找他谈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发现他关心班级,我又交给他一个任务——协助班干部管好那些比较淘气的同学。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说:“老师,您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他自己不随便打闹了,遇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就郑重其事地当起了“和事佬”。渐渐地,他融入了集体生活之中,学习成绩也由不及格上升到了八十多分。他的妈妈开心地逢人便讲“我的儿子可是遇上了一个好老师,不然这孩子就‘完了’。”用爱心播种,用热血培植,我育成满园春色。那一年,我所带班级被评为乡先进班集体,我也被评为乡优秀教师。在伴随着学生不断成长的多彩生命历程中,我体会着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自豪,体会到教育的价值。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我用智慧耕耘,成为教学的领头雁。我先后承担了几节县级优质课、公开课,堂堂精彩,获得好评。一次次的磨练,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多次参加各级数学竞赛。作为课改的弄潮儿,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真不少,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靠自己想办法解决。为此,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刊物,登录北师大出版社论坛,与五湖四海的同行们共同研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我在探索中把握好几个原则:搜集资料前,要求要明确。筛选资料时,要教给方法。借助资料资源,更好地驾驭课堂。教育智慧,令生命课堂呈现,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就应是活泉水。”要成就精彩的课堂,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更要不断学习与反思,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虽然我牺牲了一些节假日去参加培训。作为妻子,作为母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投身课改,令我感到教学教研的天地更宽广了。“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唯有全体教师携手合作才能酝酿出扬帆奋进的力量,学校才会奏出和谐优雅的乐章。因此,我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合作者。记得一次,一位老师精心准备了一堂研讨课,试上时,她想把新观念、新方法用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学生被吸引的是她设计的热闹游戏,只顾自己玩去了,结果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出师不利”之时,我及时引导她: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要在于根据三维目标、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创设教学活动,努力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与她仔细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此后的研讨课中,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情景创设巧妙,师生交流真诚,她的学生们“活”起来了,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勤于反思,乐于笔耕,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二十年的从教生涯,我一路踏歌风雨兼程,收获了丰厚的馈赠,先后获得了县优秀教师、中招优秀奖、县优质课、县公开课等奖项。成绩属于过去,追求没有止境,我将一如既往,继续用智慧谱写育人篇,以丹心铺筑教研路,不断超越自我,在新的起跑线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