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台州市路桥区教研室韩月红Email:yuehonghan@163.com教育面对的是人。每个人都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丰美世界。哪怕……从远古走来,奔向未来而去。他们的背后,是生命38亿年的演化史(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历史)。人是地球上物质发展、有机进化过程的最重大的成果。一、问题的提出物理教学中的常见现象:兴趣不高,内在动力不强年级越高越“拖不动”“分开来”会,综合起来却不会了案例七(下)第二章《运动和力》1、运动和能的形式2、机械运动3、力的存在4、力的图示5、物体为什么会下落6、摩擦的利和弊7、牛顿第一定律8、二力平衡的条件学生不明白单元的核心问题和前面所学局部知识的意义,对单元中核心概念的建构缺乏意义感和心理期待,尽管教师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先行自学、小组合作等方式组织教学。但是,由于不明确学习的意义、问题意识缺乏,学生无法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充其量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研究报告二.对问题的分析1.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矛盾知识基本上被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概念到规律的原则,线性地推进。优点:体现了物理学科严谨的逻辑体系;也为学生准确地了解物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人的心理(认知)顺序人的认知常常是沿非线性路径发展的。整体——部分———整体混沌的整体有机的整体人的好奇心往往指向于整体的问题,如什么是生命,人类是怎么来的,电从哪里来等。人在自然状态的学习都是整体的。例:杯子2.人在幼年时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婴儿很早就形成了关于世界的基本观点。如关于运动和力关系认识,一开始即根植于整体而模糊的理论架构,后来逐渐地由模糊而清晰。学生在学习物理前的前概念并非零散的碎片,而是一种复杂的架构。实验1(因果关系:物体需要支撑才不至于倒塌)测试对象:三个月的婴儿实验2生物因果关系对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差异,婴儿区分得很快。他们知道无生命物体需要推拉或施以外力才能运动。如果两人走得很近,7个月的婴儿并没有显示出惊讶的样子;而如果两个像人一般大的无生命物体放在一起,然后无接触地运动,他们会感到困惑。物体需要支撑才不至于倒塌。(3个月)静止的物体与运动的物体接触才可产生位移。知道无生命物体需外力作用才能运动,自己不会运动。(7个月)严格的逻辑形式体现了学科专家、内行者所取得的结论,也是学生学习物理最后要得到的重要结果。但是,把内行专家的终点当成初学者的起点,是不合理的。——杜威《儿童与课程》3.重演律给我们的启示人类的知识,从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产生的。物理家的物理研究的过程与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在本质上有着极大的自相似性。学习物理的心理顺序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物理的历史顺序。理想的物理教育应该是,以浓缩的时空和必然的形式,重演人类丰富多彩的物理活动。把内行专家的终点当成初学者的起点学生失去了通过问题解决获取新知的机会。也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出发,新知与旧经验不取得联接,也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自己的问题。西方国家提倡让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才来寻找自己所要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三.整体学习的特征与意义例七(下)第二章运动和力1、运动和能的形式2、机械运动3、力的存在4、力的图示5、物体为什么会下落6、摩擦的利和弊7、牛顿第一定律8、二力平衡的条件“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混沌的整体认识有机整体单元前置任务(第2节后)二力前置任务牛一前置任务土豆VS梯子整体学习,即始于完整事物的学习。在初中物理整体学习中,完整的事物可以是一项活动、一个真实情境、一个需要探究的问题或课题、一段激动人心的物理史,但它们常常荷载(隐含)着即将学习的知识的核心。学习就在此基础上生机勃勃地展开。1.初中物理整体学习的基本特征始于整体,直逼核心及早引其入门,登高眺远,触及核心。犹如作战前俯瞰全貌,了解何处有沟壑,何处有山峰。学生及早触及主干问题,在较长时间里探究同一个主题。2.初中物理整体学习的意义故事:两个石匠“他们说要把这些石块打成方的。”“我们正在建造一座宫殿!”自由人与奴隶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