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火灾;防治措施矿井火灾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极大威胁。国家安监总局统计表明,在煤矿五大灾害引起的人员死亡事故中,火灾事故所占比例为1.6%,在所有灾害中排列第五位,但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调查中,按死亡人数进行计算,火灾事故所占比例为3.6%,仅次于顶板垮落、瓦斯突出以及矿井水害引起的人员伤亡,位列第四位。在煤矿井下,火灾态势发展迅速,控制难度大,影响范围广,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火灾防治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来说具有重大意义。1煤矿火灾的特点矿井火灾一般是指发生在井口附近或煤矿井下,直接影响煤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并造成严重损失的非控制性燃烧。发生在煤矿井下和地面的火灾有两个明显的不同点:①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在进行通风选择中难度大,风量大小和风路选择受火势的严重制约;②煤矿井下火灾由于受空间限制,火灾发生后影响范围大,火势发展迅速,人员逃生难度大。发生煤矿井下火灾必须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在井下,煤炭通常呈破碎状态,且具有自燃倾向性;②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为了满足生产需求,需要不断向井下送入新鲜风流,碎煤不断被氧化;③引起燃烧所需要的火源。煤炭在不断被氧化过程中会积蓄大量热量,难以散失,导致温度不断升高,成为引发火灾的火源。2我国常用火灾预测与防治措施2.1煤自燃的预测方法。(1)测温法。煤炭在被氧化过程中会不断释放出热量,引起空气和围岩温度升高,所以可以通过测定煤岩与环境温度对煤层的自燃进行早期预报。这种方法通常用于煤层巷道异常点温度的监测。(2)气体分析法。煤炭在被氧化过程中,在释放热量的同时还会释放出co、c2h4、c2h2等碳氢类气体,所以可以通过检测环境中碳氢气体的含量,对煤炭自燃进行早期预报,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第1页共4页施[1]。此外,煤炭自燃早期预报方法还有电离法、磁力预测法、光电法以及烟雾法等。2.2火灾防治措施。煤矿在进行火灾防治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我国常用的防灭火措施包括:(1)阻化剂技术。通过将无机盐化合物溶液喷洒在煤上,可以有效阻止煤炭被氧化而导致的自燃。(2)胶体技术。将基料和铵盐按照一定比例与水进行混合后,通过压注系统将混合溶液注入煤体,煤层在注入凝胶之后会迅速凝结、固化,从而达到阻止煤炭被氧化和降低煤炭的自燃倾向的目的。(3)均压防灭火。均压灭火的原理是对自燃区域两端采取通风来达到减少两端压差的目的,从而阻断自燃区域氧气来源。均压灭火可以在煤炭自燃区应用,也可以在封闭火区中应用。(4)预防性灌浆。把浆液注入易自燃区域,可以在减缓煤块被氧化的同时吸热降温,从而达到阻止自燃的目的。注入浆液之后,浆液可以把煤块包裹起来,隔绝煤块与空气的接触,阻绝煤块被氧化,减少自燃发火危险性。(5)惰性气体技术。通过将惰性气体注入自燃危险区域,降低氧气浓度,有效防止煤炭自燃[2]。3案例分析3.1柴家沟煤矿自燃火灾防治技术。柴家沟煤矿主采4号煤层,该煤层极易自燃发火。最新形成的41006工作面长140m,平均煤厚6.8m,最厚可采煤层14.2m,工作面开采方式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煤层自燃发火期35天。由于自燃发火期短,所以对矿井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柴家沟煤矿通过实践探索,制定了有效的火灾防治措施:(1)建立可靠的自燃火灾预测预报技术。柴家沟煤矿井下采用gc-4085型矿井火灾预测预报束管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41006工作面的烟气流动和高温点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可以对煤炭自燃进行早期预报,而且可以检测煤炭自燃发火周期的长短,为井下火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2)柴家沟煤矿采用的防治技术:①注氮防灭火。煤矿井下要根据不同采煤工艺选择注氮技术。柴家沟煤矿选取顺槽埋管方式进行注氮防火。首先,在工作面进风顺槽外侧巷道帮敷设管道,然后将管道埋入采空区内。采空区内进行埋管时,管路每隔一定距离预设氮气释放口,其位置高于煤层底板20cm第2页共4页~30cm。此外,为了避免因释放口堵塞而造成不能注氮,采用木垛保护释放口。注氮防灭火主要适用于综放开采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火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