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游戏设置情景,带动课堂气氛———《色彩的调和》教学设计与点评杨晶晶兰飞小学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课《色彩的调和》。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述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现象,学习利用调和色表现物象的基本方法,感受调和色带给人的美感。色彩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角审美心理需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注意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教学目的1.显性内容与目的应知: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以及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知道色彩调和的表现方法和特点。应会:尝试体验运用色彩调和的基本方法完成一幅作品。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欣赏作品,感受色彩调和的美感,了解色彩调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色彩调和,感受和体验色彩调和带给人的美感,可利用演示或引导学生分析、动手实验,学习和掌握调色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调和色的运用的现象。掌握简单的调色方法,使画面色彩调和。二、教学方式“儿童非常爱好游戏,也应当满足这种爱好。不仅仅应当给儿童游戏的时间,而且应当使儿童的全部生活充满游戏。儿童的全部生活,也就是游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围绕课题的游戏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和学生的学习动力。本课就围绕邻近色知识设计了三个游戏环节,一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教学准备教科书、课件。四、教学特色在教学《色彩的调和》一课时,为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美术知识——邻近色,运用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特设定“摄影”游戏环节,改变让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传统的绘画作业,而让他们将课堂之中掌握的美术知识加以运用、体验,作“小小摄影师”,把同学作为自己的模特。根据衣着的颜色进行组合拍照。然后师生一起评议搭配出的视角效果。为了让学生融入课堂活动,并在课堂活动中出色的完成配色游戏,首先必须为学生做好邻近色知识的铺垫。因此,针对《色彩的调和》教学目标拟定如下教学步骤。五、教学过程(一)通过游戏,初步感受色彩的调和1、学生举例自己喜欢的颜色,尝试说出该颜色所蕴涵的情感象征。2、游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剪一任意形,并选择性地粘贴在黑板上的彩色底版上。学生分析自己喜欢的颜色在不同的有色底版上所表现出的微妙差别,并大胆讲述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颜色入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生个体之间对视角感知的差异。学生所剪的任意形会在彩色底版上形成跳跃的节奏,适合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对色块进行比较观察,让他们初步感知色彩的调和性。(二)了解色彩的调和性1、引导学生系统地分析红色在不同底色呈现出的不同感受,既红色的调和性。2、在分析红色的基础上,拓展地分析其他颜色的调和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色彩的调和性,针对同一颜色在不同底色呈现出的不同感受进行分析,利于学生对“色彩调和”知识的认知。再拓展到对其他色彩的调和感受,帮助学生了解色彩的调和类别。教师最后点明课题“色彩是有调和性的”,使学生明确后期学习目标。(三)分析调和的不同视角效果1、引导学生分析调和色在绘画中的运用。A、展示两幅作品,讲授什么是色彩的调和。色彩的调和通常是指色彩的量比关系和秩序关系应该符合视角审美的心理要求。在保证色彩变化丰富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色彩关系的协调统一。调和具有在视角上既不过分刺激,又不过分暧昧的基本特点。B、组织小组交流,分析书中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美术作品是如何使用调和色的,说说带给人的感受。C、教师小结:色彩使得美术作品呈现不同的视角效果,有的明快,有的凝重,有的柔和等等正是因为色彩有调和性。2、联想与分析调和色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场景中运用调和色进行布置,但不局限在色相调和范畴。(例如:室内装修如何选择色调?)[教学意图]就一幅图进行色彩分析会显得缺少对比,学生感受颜色的调和也会显得没有着落,因此出示几幅内容、形式一样,色彩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色彩在相同内容的作品中所呈现的视角效果,有利于学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