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浅谈师爱在教学中的作用靖边县第二小学王慧(13259353268)内容摘要:爱,是我们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像慈母一样精心呵护、耐心培育学生健康成长。关键词:爱心情感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他又说“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巴特尔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鲁迅先生也说“教育植根于爱。”爱因斯坦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是我们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拥有一颗爱心,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去爱学生。对于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还是令人烦恼,都应一视同仁,要用“慈母”般的眼光注视着他们,呵护着他们健康成长。一、以爱为契机,心系学生,情系教育。有了对学生的爱,才有了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才是平等的。尊重学生,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良药。尊重学生,最重要的即是尊重他们的人格。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你让学生切身感到你时刻都在爱着他,关心着他,那么他们何尝不被你感动呢?班里有位同学,七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着爷爷、奶奶过,他爸爸是个残疾人,没有工作能力,靠低保维持生活。特殊的家庭使他养成了特殊的性格,是一个让各科老师都头疼的人物,他不爱学习、不遵守纪律、打架、骂人、进游戏厅是家常便饭,每次犯了错误找他谈话时,他总是手握拳头,怒目斜视着你,好象是时刻准备与展开搏斗的样子,针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与他们针锋相对,而是经常找他谈心给他补课、给他讲理想人生、价值观,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渐渐的他变了,并且偶然也能听到科任老师的表扬声,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再犯错误时他会主动承认错误,我想这就是爱的力量、宽容的魔力。二、以身作则,晓之以理,谆谆教导。缺乏理解的爱是一种盲目的爱,缺乏理解的教育是一种盲目的教育。在集体中,学生有了错误是难免的,就要看教师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结1合各年级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具体情况,给同学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了互相监督的措施,每周还要进行总结、表彰。在这些日常工作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尚未定型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有着丰富、复杂、易变的精神世界,因而渴望了解他人,也渴望他人能了解自己、帮助自己。因此在工作中教师要亲近学生、倾听学生、细心观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理解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在后进生转化方面,教师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该施以耐心,要绞尽脑汁在学习兴趣上下工夫,千方百计的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细心注意着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使他看到自身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喜悦与自信。三、以情动人,寓情于景,精心呵护。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从点滴小事入手关心教育他们,作为教师平时应该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通过电话家访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退步,及时鼓励和表扬,只有这样对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因材施教。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喜好、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使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亲其师,信其道”,然后再勉励他们认真学习取得好成绩。四、以诚相许,真诚沟通,感化学生。孩子之间是有差异的,他们性格气质不同,特长爱好不同,在各方面的能力不同,因此,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始终鼓励学生向老师提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学生特别是成绩差的学生都做不到,那教师应主动关心那部分学生,与他们交流内心的感受,听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