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猴子种树》是一篇含有深刻哲理的故事,猴子先种梨树,听信乌鸦的话改种杏树,又因麻雀的进言改种桃树,最后又听信杜鹃的话,种了樱桃,结果一事无成。教学中要注意理解农谚的意思,读懂猴子的行为是可笑的,愚蠢的,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教学方法】层层质疑以读代讲【学习方法】在思考中读课文,在朗读、表演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演一演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猴子为何什么树也没种成,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教学重点、难点】1.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要有耐心,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教具准备】头饰、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课文内容入手,复习词语)。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猴子种果树》,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大家,亲眼看看猴子的果树到底种的怎么样?愿意去吗?愿意去的,可要接受考验,敢吗?【从学生喜欢做的事入导入新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自然引出本课内容。】2.板书课题:12《猴子种树》(生书空)3.读课题。(指导读出不同语气)4.复习词语(先开火车认读,然后拍手齐读)。5.质疑:猴子都种了那些哪些果树?(相机板书: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猴子天天给果树浇水、施肥,很勤劳,现在果树一定长势不错,或者都结上果子啦!引导阅读第九段。6.设疑:猴子到底是怎么种果树的?还是从头说起吧!二、精读课文,感悟寓意。(一)学习第1--3自然段。1.请大家自由读1—3自然段,说说猴子开始种了什么树?(板书:梨树)2.猴子是非常精心地照料梨树苗的,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天天……又浇水,又施肥……)3.看着梨树苗快要成活时,猴子会想些什么?会对小树苗说些什么?(指导说话)【创设情境,想象练说】4.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5.出示课件(乌鸦和猴子的对话画面)指导朗读。乌鸦飞来了,说什么?谁来把乌鸦的话读一读?乌鸦这句话该怎么读?(“猴哥,猴哥”是喊的,要快读,读好,读出了急忙劝说的语气。)6.指导理解:农谚“梨五杏四”。(结合课文理解)7.猴子听了乌鸦的话,怎么想?怎么做?看看课本又是怎么写的?(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于是就拔掉梨树改种杏树。)8.“猴子一想”该怎么理解?(讨论小结:没怎么想,人家说,马上做,不假思索。)9.朗读指导:“对”读得快,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猴子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应该读出猴子的急躁心情。10.分角色朗读1—3自然段。(二)猴子又种了什么果树呢?合作学习4——8自然段。1.老师提出合作学习要求:熟读、体会猴子与其它动物的对话,完成说话练习。(1、2组同桌合作,学习4-5自然段;3、4组同桌合作,学习6-7自然段)【教师只是引路之人。对于结构相似的段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合作,既能大胆自由地体验感受,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2.(出示课件:合作学习要求)完成说话:正当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于是,猴子就拔掉________改种____________。【培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3.检查合作学习情况。(三)学习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文明理。1.老师:猴子种果树,结果呢?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板书:一事无成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想对猴子说些什么?(生讨论交流)4.小结: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1.分配角色,准备表演。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自我表现的欲望,培养自信心。通过表演把所学的语言文字进一步加深理解、积累,灵活运用。】四、布置作业:1.继续收集、积累谚语。2.给家长感情朗读课文,和家长表演读课文。板书设计:12、猴子种果树梨树五没有耐心杏树四听信人言桃树三半途而废樱桃二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