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课程信息课例名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讲课教师:冯金萍(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学指导思想《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技术、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本节课中,在学生可能知道水的组成的基础上,设计合理情境,产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浓厚兴趣。利用化学史,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学科能力并渗透创新的精神。最后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走进微观,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了解。2.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在课程标准中是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的内容。该部分内容是继氧气后学习的第二种纯净物,学习的重点却在于在元素的角度上认识水的组成,并拓展提升到水的微观构成。符合化学定义中化学研究内容的描述。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相关知识后的一个应用。在本单元中既实现了对水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又对第四课题化学式的学习垫定基础。本节内容的呈现是模拟化学史的研究过程,分成水的生成和水的分解两步展开。经过对两部分的实验分析,充分认识到水的组成。在这个过程中,将知识的获取、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学习融为一体。3.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通过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的学习以及生活中经验的积累,知道了水是常见的物质,对水不感到陌生;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知道了氧气的检验方法,而且知道了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这对观察氢气燃烧以及电解水实验垫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学习了原子和分子以及元素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分子构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元素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这些对得到水的组成结论中以及水电解的微观分析中起到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探究的具体环节了解不多,如何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实验探究思维方式将是一个难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氢气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2.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氢气的燃烧和水的电解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初步了解用化学方法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2.通过创设科学探究环节,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体会化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探索精神,渗透要有创新精神的思想;2.通过月球发现水资源的资料分析,初步体会化学与社会、技术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通过对氢能源的分析,初步思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氢气燃烧和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确定水的组成;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四、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探究法、演示法五、教学用品霍夫曼水电解器;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硫酸溶液、锌粒、简易水电解装置、试管、干电池、导线、学生电源、小烧杯、火柴、酒精灯、简易启普发生器、多媒体。六、教学流程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视频】月球上发现水资源【网页】发现水资源的意义倾听,思考在课件中播放录像,加入网页内容,提出问题,引设情境【提问】水为什么能制备火箭燃料——液氢和液氧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追踪【展示】水曾经被认为是一种元素【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资料【提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一】氢气的燃烧【提问】该实验在科学探究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内容分析【视频】氢气的燃烧【设问】该实验为什么能得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追问】当时两位科学家为什么没有得出正确结论?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阅读资料,找出关键词,完成学案的思考题思考,并回答观察,描述现象,得出结论思考,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阅读资料,并思考,回答培养学生阅读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学生真切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