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第1414课课冷战中的对峙冷战中的对峙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什么是“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形成的标志是什么?2、“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3、“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4、美苏争霸怎样开始?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应的历史事件?何时结束?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其实质和根本原因各是什么?一、冷战政策1、原因: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2、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称为“冷战政策”。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信号)杜鲁门(开始)3、开始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之间冷战开始。4、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国杜鲁门政府在讨论援助欧洲计划美国于1947年提出的援助西欧复兴的计划,它的正式名称是“欧洲复兴方案”。由1947~1949年间担任美国国务卿的马歇尔于1947年6月5日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因此得名为“马歇尔计划”。第二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美国对外援助法》,使这一计划具备了法律形式。其主要内容是:美国拨款一百多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以复兴战后经济,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尽快撤除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接受美国对使用美援的监督,向美国提供本国和殖民地生产的战略物资;设立由美国政府控制的经济合作总署,控制“对等基金”,保障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英、法、意、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和土耳其共16国相继接受这些条件,并分别同美国签订双边协定。马歇尔计划原定为5年(1948~1952年),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这幅照片反映了1947年杜鲁门(右四)、马歇尔(右五)在内阁会议中讨论马歇尔计划时的情况。苏联波兰民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德国奥地利瑞士瑞典芬兰法国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希腊丹麦英国冰岛挪威荷兰比利时葡萄牙爱尔兰阿尔巴尼亚中立国北约成员国华约成员国北约成员国还包括美国和加拿大5、两极格局的形成: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二、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优势。(美攻苏守)(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攻美守)(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双方实现有限缓和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苏军占领阿富汗2、1991年,苏联的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3、美苏争霸的实质是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4、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一、单项选择题1.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共产主义B.称霸世界C.帮助欧洲复兴,巩固资本主义。D.避免两个超级大国付诸武力2.美国采取“遏制”共产主义的手段不包括【】A.经济手段B.政治手段C.外交手段D.战争手段3.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A.铁幕宣言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D.北约军事组织的建立4.20世纪70年代,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进攻战略,主要表现在【】A.古巴导弹危机B.进军阿富汗C.从阿富汗撒军D.开展军备竞赛二、分析说明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47年,美国总统在国会咨文中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1)宣读这篇咨文的美国总统是谁?这一政策被人们称为什么?(2)美国出台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哪些国家或地区?目的是什么?(3)美国为推行此政策实行了哪些具体措施?(4)这一政策的出台对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这项政策是什么时候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