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课件《高中地理》必修1四川省宣汉中学王波知识与技能掌握热力环流的定义,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问题导入→地理小实验获得感性认识→分析推理运动过程→归纳概括运动规律(理性认识)→列举实际生活案例→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热力环流,培养大家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上方谷”中,用火攻之,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呢?思考这个问题?不着急回答,上完这节课大家都会懂!二、热力环流大气为什么会运动?冷热不均受热过程大气运动2.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3.热力环流的形成:P32活动:烟雾在玻璃缸中会怎样飘动呢?冰块热水大家清楚地看到烟雾产生了以上的环流,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热力环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环流了?我们先来熟悉回顾一些常用的概念。冰块热水A地面高空1100hpa1060hpa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重量500m1000mP1P2热力环流1、几个常用概念A、气压:高度升高,气压减小A地面B、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BCDA地面高空1100hpa900hpa500m1000m12C、等压面:大气中气压值相等的点所构成的面CBABC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理想状态下,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海拔高度处,气压相等,即等压面与海平面平行,大气处于稳定状态。但地面的冷热不均,破坏了这个状态,引起大气的运动。等压面地面受热均匀地面高空高度升高,气压减小1100hpa1060hpa1020hpa受热冷却地面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过程冷却ABC地面高空1100hpa1060hpa1020hpa冷却冷却热力环流受热高压低压低压低压高压高压ABC受热冷却ABCD图中空气在A、B、C、D四点的流向如何?A、B、C、D四点气压值由高到低排列顺序?D>A>B>C地面高压低压高压低压高空热胀冷缩低高高高低低等压面弯曲注意: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等压面凸起:高压区;等压面下凹:低压区同一高度,2000米等压面3124地面AB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A、B哪受热,哪冷却?1、3、4、2受热冷却地面BAC受热冷却冷却高低高高低低大气水平运动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总结:热力环流实例:陆地海洋海陆之间的热力环流热容量较小(热得快,冷得也快)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海洋低压:T高高压:T低高压低压市区郊区郊区AABB城市郊区郊区由郊区流向城市由郊区流向城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是海陆间昼夜温度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完成如下任务。(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低高高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增温快海洋:增温慢(3)在图a上,画出白天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在图b上,画出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气运动方向,使之构成一个环流圈。夜晚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4)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市区郊区郊区城市风的形成——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案例探究1人类活动,比如汽车行驶中燃烧放出带有大量热量的尾气,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铸就的“城市森林”的吸热,使城市气温明显高于郊区。由于城市风的出现,城区工厂排出的污染物随上升气流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