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第一学段高一学科模块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题号12567答案CABDC3.语段概括(共4分)播客是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制作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供分享的个人网络广播。(“播客是……个人网络广播”、“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分享”各1分。字数超过减1分。)4.名著阅读(共5分)王熙凤;(1分)王熙凤协理宁国府;(1分)主要举措:①理清头绪,看出宁国府有五件旧俗;(1分)②钉造簿册,逐个给下人分任务定规矩;(1分)③每日查点,严惩王兴媳妇迟到立威。(1分)8.文言翻译(共10分)(1)我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羡慕您的高尚品德。(解释原因的判断句;事:侍奉;徒,只,仅仅,不过。每点1分,共3分)(2)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佩戴的玉珏来暗示项王。(数,屡次;目,名动用法,向(给)……使眼色;三,再三,多次。每点1分,共3分)(3)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呢?(鄙,把……当作边境(邑);远,形名用法,远地,远方的国家,郑国;焉,哪里,怎么;陪,增加。每点1分,共4分)9.诗歌鉴赏(共10分)(1)起句从诗题“登柳州城楼”写起,点题(或扣题);引出中间两联的写景;对句用“愁思”概说登楼眺望心情,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每点1分,共3分)(2)比喻。(2分)“九回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江流曲折的形貌特点,(1分)同时也暗喻作者登楼望友不得见的愁苦心情。(1分)(3)作者和僚友被远贬蛮荒之地已苦,被贬各居一处不得见更苦,朋友间音信不通尤苦。(3分)10.名句填空(8分,每空1分)(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恐年岁之不吾与(3)乘骐骥以驰骋兮(4)能克终者盖寡(5)则思江海下百川(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不义而富且贵11.①经历天灾,无法生存;②离家进城,四处碰壁;③委身修鞋,卑贱过活;④遭到驱逐,小巷逃亡。(每点1分,3点4分)12.(1)修鞋者怀抱着梦想和对城市的美好想象来到这里,可城市并未很好地接纳他,(1分)这一句通过展示修鞋者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突现了修鞋者入城碰壁后的失落心情。(1分)(2)修鞋者希望不断能有活做,这样他才能生存下去,(1分)并用忙碌来摆脱自己对家1乡和土地的思念。(1分)13.生命力旺盛顽强;生存依赖土地;生命卑贱易被毁。(1点1分,共3分)作者描写的路树气根具有象征(或比喻)意义,(1分)是为了表现“修鞋的”和它具有同样的特点和遭遇,表达作者对“修鞋的”礼赞和同情,(1分)同时也流露出对简单粗暴的城市管理方式的批评。(1分)14.①展现离开土地后中国农民的生存窘态;②赞颂小人物面对生活挫折时的隐忍和坚持;③呼吁城市应以更宽容的姿态欢迎城市的各种建设者;④引发人们对小人物生存权利的关注和思考。(共6分,每点2分,3点即满分)15.①首先从古镜的文饰引出论述的话题;②然后分别论述汉、唐、宋对待外来事物的态度;③最后点明主旨,指出要“将新文化尽量地吸收”。(每点2分,共6分)16.(6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分)壮健者比喻积极、主动、自信的文化心态,(1分)衰病者比喻消极、保守、自卑的文化心态。(1分)二者对比,形象鲜明地批判了当时畏惧、抵制外来文化的现象。(2分)17.(6分)①对汉、唐、宋等朝代对待外来事物不同气量及其不同命运的感叹;②对当时社会排斥、抵制新文化现象的感慨;③对社会文化进步,要尽量吸收新文化的感想;④对社会文化与国家政治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的感悟。(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