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济源市文昌路小学杨利敏文本解读;课文主要描述了作者“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实在又太普通,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朴实平凡,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全文总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与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读就可以感受到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对姥姥的思念。学情分析:我选择的是六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立,除了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差异之外,还依据书后的习题,书后习题是对教学目标的体现。课标说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因此,我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1、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所定上述目标做到了对以下三个方面的有效渗透:1、在知识能力方面,让学生能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及对我的浓浓亲情和我对姥姥的深情思念。同时,让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句子。2、在过程方法方面,让学生学会默读,训练默读速度,初步掌握边读边想变批注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能够自己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会补充完善自己的见解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学会捕捉爱、学会感恩。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的定位,我认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重点难点是:感受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在确定了目标、重难点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采用朗读感悟法,让学生充分诵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广结善缘,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另外,本年级的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将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小组合作时间,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中顺利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齐读课题——《姥姥的剪纸》。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起来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适时板书:心灵手巧、技艺高超、祖孙情深)(说不完整,师再问)姥姥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谈)要进一步学习课文,你觉得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学生能说出来,师要做简洁的板书标记问题)(要说不出来,教师引导)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感受精彩的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无穷魅力。请大家先看大屏幕上的学习提示,按照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提示)1、默读课文,圈画出文中描写姥姥剪纸的句段,抓住关键词深入体会,简要写写你的感悟。2、组内交流,智慧共享。(学生自学10分钟)三、汇报展示,精读品悟1、剪纸赞人: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学习的过程就是收获的过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汇报时,请大家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来进行,哪个小组先来?(出示课件)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